呼和浩特市新機場停建你們怎么看呢?
到現在呼市仍沒有一條對外高鐵,有點落后了,尤其離北京不到500㎞,去趟北京的時間人家早到上海了!落后了,就要去發展,和南方城市不能一概而論,內蒙本就地廣人稀,不能以人口為限制(你南方一個縣就100萬人,我內蒙一個旗只有20萬人,能比嗎)。一個北方城市,雖然人口是少了點,但是呼市汽車保有量90萬,每三個人中就有1輛車,既然這么小的城市,堵車能排全國前十,可見內容不一般。
不管是機場、高架橋、還是地鐵,這都是為市民服務的基建,基礎建設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假如有地鐵了,即使政府貼錢運營,但我們老百姓還是受益的,能增加就業崗位不說,市民出行也能方便不少,交通方便了,幾元錢半個小時玩轉全城!為何不建?再者,基礎建設上來了,城市品牌才能提高,這是競爭力,每個城市的發展除了地域的優越性和天然的資源外,還要必備便利的交通條件!交通不發達,何談發展!除了伊利蒙牛其他要啥沒啥,再不去發展,怎么去養活這一城百姓。
呼和浩特老機場雖然以前是首都備用機場,但是目前吞吐量已遠超原計劃量,老機場地處位置正是呼和浩特今后城市發展方向,目前已經影響城市向東建設規劃,原地擴建已然不合適!關于呼和浩特市年財政收入趕不上這些基建的投入,憑這點就不去建設嗎?建設是發展的前提條件,二者相輔相成,只有去發展了才能增加收入,收入增加了,才能再去拓展發展!一個城市能夠適當舉債搞點建設,總的效果是有利的(呼市這個地方很不同,前幾年聽說是政府負債率全國最低,有沒有存款就不清楚了,或許呼和浩特剛修的二環高架都沒動當年的積蓄?),再者,這些基建投入并非一年全部投產,最起碼要個七八年,所以拿一年的財政去對比是不行的。
綜合考慮,城市發展了,就業、創業、社會福利、保障、幸福指數、民生事業、吸引人才等等才會越來越好!目前呼和浩特好多工程包括新機場、高速、三環、地鐵、兩橫兩縱高架、和林新區,有的緩建、有的叫停、有的還在建,適當的調控是有利的。總的來說,城市發展離不開基建,切不可越落后越不建,越窮越限制。個人意見,還是支持呼和浩特市能夠大力發展基建!希望呼和浩特能成為我們北方城市中一個能給市民帶來幸福的小城市!在2013年開始參建南二環快速路工程,初建時也是一片嘩然,現在通行倆年了,大家覺得還是好吧~(BRT除外,BRT用車不好說)
2018年1月2日上午,呼市新機場,順利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辦公會議!!!
2018年1月23日,在呼市新機場環境影響評審會議上,國家環保部評審專家認為,新機場具備報批條件!!!
呼和浩特市新機場,要來了!!!(大家要看官方信息。既然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部都同意了,那么還有什么問題呢?現在,就是在走流程。)
新機場,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好事。大家要有信心,要力挺呼市政府。
呼和浩特新機場按照2025年滿足旅客吞吐量2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萬噸、年起降19.1萬架次的需求,南北飛行區分別建設一條4F、4E等級跑道及相應的滑行、聯絡道系統,建設26萬平方米的航站樓、123個機位的停機坪及其他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周期4年,項目總投資264.51億元,其中機場工程投資225.19億元,其他配套建設工程(空管、航油、航空公司基地)共計39.32億元。
新機場工程總投資約225億元,擬定資本金50%,商業貸款50%。我辦將積極開展新機場工程PPP模式研究,委托國內優秀咨詢單位制定方案,充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新機場建設,發揮社會資金的杠桿作用,有力保障新機場工程順利推進。
呼市新機場
2018年1月2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辦公會議審議通過呼和浩特新機場可研報告呼和浩特新機場項目可研報告于2017年9月6日上報國家發改委,在先后完成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產業司、投資司、外資司的會簽后,于1月2日上午順利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辦公會議。
下一步,我辦將緊密跟進審批后續工作,盡快獲取新機場可研批復文件,爭取早日實現開工建設的目標。
2018年1月22日、23日,呼和浩特新機場環境影響評審會議圓滿召開,評審專家認為具備報批條件!!!2018年1月22日至23日,國家環保部評審中心在我市烏瀾大酒店召開了呼和浩特新機場環境影響評審會。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文玉出席出席了會議。
會議期間,專家組首先對新機場場址進行了現場踏勘,而后對機場工程的環境影響特征、環境狀況進行了探討研究,并在會后出具了專家意見書。評審認為:呼和浩特新機場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內容較全面,提出的環保措施基本可行,評價結論總體可信。該報告書在補充修改完善后,具備報批條件。
下一步我辦將積極組織設計單位根據專家組意見對《環評報告》進行修改完善,形成最終評估報告后上報環保部各司局會簽,力爭早日獲得環評批復。
2018年1月6日,代市長馮玉臻作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18年開工建設呼和浩特新機場2018年1月6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代市長馮玉臻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了政府工作報告。他在報告中,明確提出,2018年,開工建設呼和浩特新機場,穩步推進呼張高鐵等重點鐵路項目建設。
2017年11月22日至24日,呼和浩特新機場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會在京召開,等待國家發改委批復2017年11月22日至24日,呼和浩特新機場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會在北京召開,本次評估會由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組織進行,國家發改委、中國民航局、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空軍參謀部、北部戰區空軍參謀部、民航華北局、中咨公司等部門專家及自治區廳局有關領導出席評估會。
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黨工委書記馮玉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文玉出席評估會。
馮玉臻在致辭中說,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隨著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呼市民航業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原有白塔機場的設施已趨于飽和,難以滿足未來民航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新機場的建設對于推動呼市空港經濟發展,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全面深化對外開放;對于推動呼市產業優化升級,大力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對于推動呼包鄂榆基礎設施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面向東北亞、俄蒙等地開放的橋頭堡,真正實現“建設一個機場、搞活一片經濟、擴大一方影響”的目標意義深遠。
呼和浩特新機場定位為國內重要的干線機場、一類航空口岸機場、首都機場的主備降機場、區域性樞紐機場,是連接我國與蒙古國、俄羅斯、亞太區域和歐洲的重要紐帶,是我國向北開放的橋頭堡。2016年7月30日,呼和浩特新機場獲得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聯合批復。
評估會上,與會專家及相關單位重點從呼和浩特新機場的空域規劃及飛行程序,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以及綜合交通方案等方面進行了專業評審。
評估會后,與會專家出具了專家組評估意見;《呼和浩特新機場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單位將按照專家評估意見,完善可研報告相關內容;評估會組織單位將出具評估報告并上報國家發改委。《呼和浩特新機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預計在年底前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復。
2017年11月,呼和浩特市政府,將《呼和浩特新機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送往國家發改委,等待國家發改委的批復。
2017年10月20日,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任虹副司長來呼市調研新機場項目10月20日,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任虹副司長一行3人來我市實地調研呼和浩特新機場情況。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黨工委書記馮玉臻全程陪同調研。馮玉臻代表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對任司長一行來我市調研指導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長期以來關注和支持呼和浩特市社會經濟發展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7年9月5日,呼和浩特新機場可研上報至國家發改委開展預審查工作呼和浩特新機場于2016年7月30日獲得國務院、中央軍委立項批復。目前,《呼和浩特新機場可行性研究報告》及相關專題報告已編制完成。我辦先后獲取可研報告審批前置性文件,包括民航局行業意見、國土資源部土地預審意見、住建廳選址意見書、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意見、資金承諾函、項目招標意見。近期已通過自治區發改委的初審。
9月5日,自治區發改委鐵航辦有關領導帶領我辦相關負責人專程前往國家發改委上報呼和浩特新機場項目可研報告及相關支撐性附件。我辦負責人向國家發改委民航處有關領導匯報了新機場項目前期推進情況,并申請對新機場可研開展預審查工作。
新機場涉及4個自然村1591戶,和林格爾縣36個工作組進村談拆遷2017年5月4日,呼市機場鐵路辦呂升副主任組織市機場建管公司、中國農業銀行相關負責同志來到和林格爾縣巧什營鎮,重點對新機場項目土地征收工作開展了調研,并召開了現場協調會。
目前,和林格爾縣36個工作組在指揮部周密安排和統一部署下,按照工作流程開展了發放征拆通知書、入戶摸底調查、丈量房屋院落、登記相關人口信息等工作。當地村民對近期開展的新機場項目土地征收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部分涉及征拆村民已簽訂了《交回土地協議》。經與農行積極協商溝通,將按照協議規定的時間和依法確定的補償標準及時向村民撥付補償款。
新機場建設項目涉及整體拆遷的村莊有大新營、小新營、前猛獨牧、雞咀營4個自然村,共731個院落,1591戶。截至5月4日,大、小新營,前猛獨牧、雞咀營4個村共計簽約127個院落、280戶,分別占院落總數的17.4%、總戶數的17.6%。征拆紅線范圍內涉及的4個村(巧什營、圪報、巴爾旦營、張昌營)部分土地正在進行劃界工作。14處農牧業基地已完成評估工作。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新開發銀行等多家銀行,為新機場提供貸款2017年9月4日至23日,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項目團隊赴我市開展呼和浩特新機場項目正式評估。此次評估團隊由新開發銀行項目融資局局長吳少華、項目經理姚建實,以及六名銀行內部專家(包含四名外籍專家)和兩名專業顧問組成。
為建新機場和地鐵,專門成立呼市機場鐵路建設辦公室
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有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研究制定我市民航、鐵路、軌道交通、臨空產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承擔我市民航、鐵路、軌道交通、臨空產業等重大建設項目的指導、協調、服務工作;承擔呼和浩特市機場與鐵路建設項目辦公室日常工作。
機場沒批下來先不動,但是通往新機場的云中路縣要先建起來!!!2017年12月21日,呼和浩特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瑋一行調研指導云中路新機場連接線工程。云中路新機場連接線工程(世紀十八路-南二環快速路)全長3.5公里,紅線寬度60米。其中包含2座立交橋,2 座下穿箱涵,4 座人行天橋。工程前期相關手續已辦理,項目部組建、臨建、鋼筋加工廠及梁場建設等準備工作已完成,項目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和施工物資已全部到位,小黑河舊橋以北西側24棵樁基現已具備施工條件。張瑋書記要求盡快組織人員機械,投入樁基生產,以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呼市公安局網站顯示,2019年修好云中路新機場連接線工程首府2017年提出建設的城市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分別為昭烏達路哲里木路改造提升工程、呼和浩特市三環路工程、云中路新機場連接線工程、昭君路一期提升改造工程、巴彥淖爾路改造提升工程、海拉爾大街金海路改造提升工程、金盛路提升改造工程。
目前,各項城市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均已開工建設,其中,云中路新機場連接線工程根據工程進度安排將于2019年完工通車,剩余項目將全力在2018年底實現主線通車。
云中路新機場連接線工程工地
高架投資高,3.5公里就要投資27個億。
白塔機場2017年吞吐量達1035萬人次,新機場的迫在眉睫2017年,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共保障運輸飛行9.6萬架次,旅客吞吐量103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8.5%、26.4%和5.8%。呼和浩特機場航空運輸生產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旅客吞吐量和運輸起降架次兩項主要指標的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國內省會機場中排名前列。
2017年,呼和浩特機場公司積極推進樞紐航線網絡構建,主動融入和服務全區重要戰略部署,創新思路,不斷推進自治區民航事業實現新的更大發展。2017年共運營航線172條,同比增加21條;共有42家航空公司參與運營;通航城市80個;省會城市除拉薩外繼續保持全部通航,獲得加密的城市24個,其中千萬級機場加密22個,500萬人次以上機場加密2個,新增500萬人次以上機場航點3個。加速推進呼和浩特區域航空樞紐建設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2017年全年共吸引中轉旅客77萬余人次,占運輸生產總量的7.5%,中轉能力有效提升,中轉服務實現了新的發展。
2017年12月19日,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 “千萬”大關,成為全國第32家“千萬級機場”。2017年機場公司旅客吞吐量同比2016年凈增量近220萬人次,2017年呼和浩特市人年均乘機次數已經達到3.3次,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突破千萬后的呼和浩特機場,可以獲取更多的優勢資源,從而更好地推動全區“干支聯動”發展,有效地發揮呼和浩特機場作為自治區龍頭機場的作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