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安徽皖江有5個地級市,這些地級市對安徽的發展起什么作用?
皖江是指長江流經安徽的河段,皖江共流經安徽的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五個城市。目前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大部分都分布在沿海與沿江地區,而長江是我國的黃金水道,也有很多發達城市分布在長江流域,比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安徽的皖江5市在安徽的經濟版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2018年蕪湖、馬鞍山、安慶的經濟規模位居全省2~4位,而銅陵與池州表現稍差,它們的GDP總和達到了9021.53億元,占到了全省的29.6%。從發展水平上看,蕪湖、馬鞍山、銅陵的人均GDP都位居全省前列,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而安慶與池州表現稍差,人均GDP只有4萬多元。
蕪湖安徽省雙核城市,華東地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安徽創客之城,經濟較為發達,蕪湖港是長江水運第五大港;馬鞍山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門戶城市,尤其是它的鋼鐵產量非常發達,有“鋼城”的別稱;安慶曾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銅陵以銅而興,銅工業發達,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而池州素以生態聞名,有“天然氧吧”之稱,是長江南岸重要的濱江港口城市……總之,希望這幾座城市未來發展得越來越好!
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是安徽沿江的五個地級市。要知道,人類最適宜居住的環境就是長江中下游平原,而銅陵和馬鞍山的銅鐵礦資源,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發掘,許多出土的春秋大鼎都是從銅都選礦冶煉后,直接從青戈江和長江水路連通古楚國都壽州而被楚王用作祭點。池州唐代時建有府治,杜牧任郡守時清明時節游歷杏花村時,留下了噲炙人口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外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句,那時的戰略位置比現在的南京要顯赫得多。吳頭楚尾戰略位置的安慶,南宋1727年由黃干筑城,那時是扼臨安(今杭州)的門戶,清初,逐步隨著江南行省析分出江蘇和安徽后,做為安徽府治所在地的安慶,經濟戰略地位扶搖直上,清早期張英、張廷玉父子宰相歷經康、雍、乾三朝,為家鄉安慶的騰飛爭得了話語權,清末期因慈禧隨其父在安慶候補道員,度過了她的少女時代,待到垂簾聽政時也是政策傾斜,中國的第一臺蒸汽輪船,第一個兵工廠,第一部電話,彼時的安慶儼然現在的深圳,利用優越的長江水運,形成了安徽經濟的橋頭堡作用。蕪湖在明清時就形成了中國四大米市之一,富庶甲于天下,西方通過鴉片戰爭堅船利炮,雖然強行被劃入通商口岸,但不可否認,商業的流通直接提高了其在全省乃至全國的經濟地位。
這一切依靠的都是長江黃金水道,它上連渝鄂贛,下通蘇浙滬,因為水運是最經濟的運輸方式,所以這種經濟樞紐密不可分。現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經濟帶就是這種布局。可因為解放后安徽省會由安慶易遷到合肥,這種聯系因為集全省之力打造合肥經濟圈的政策嘎然而止,長江五市在資金和政策上完全陷入了被動:馬鞍山和銅陵礦資源接近枯竭,急需要新興行業的代替和支撐;池州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單一個平天湖就是西湖的1.5倍,一座明萬歷的清溪古塔美侖美奐,和市中心的伯牙塔交相輝映,光人文旅游資源就發掘不盡,但因為開發資金和人才所限,相比于鄰近的黃山和九華山旅游,就只能望而興嘆。而合肥地區的發臭味的巢湖,不要門票但亂宰客的三河,甚至一個葡萄農莊大圩子也評個四級景區,這些浪費的行政資源,只能讓別人徒嘆奈何了。安慶從五十年代被劃入全國重點化工城市,市中心石化廠的大煙囪也是全國唯一,從那時起,就注定了一個城殤時代的開始,而且遠還沒有看到結束的跡象。
合肥做為先天不良的省會城市,可能也看到了長江對安徽經濟騰飛的重要性吧,決定引江濟巢,從樅陽縣設立梯級電站,開山挖渠,一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但這種違背大自然規律有強烈主觀臆想的工程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我們只能試目以待吧。原創,以文會友,本人喜歡文友在評論區公開進行批評指證,謝謝。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