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津京冀工地什么時候停工
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及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共同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方案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所以要求建筑行業也在這段期間停工,特別強調了水泥建材業全部停產。
目前天津已經發文了 ,北京也已經發文,不過沒那么嚴重。河北的文還沒有發,不過估計部分地區也會跟著學。
擴展資料:
(三)明確停工范圍,確保揚塵治理達標。
1.停工時間: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
2.停工范圍: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全部區域;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門頭溝區、延慶區、昌平區、懷柔區、密云區、平谷區、順義區、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區及建成區。
3.停工內容:停止各類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石方作業和房屋拆遷施工等。
對于重大民生工程和重點項目涉及土石方作業的,確實無法停工的,由項目建設單位申請,屬地區住房城鄉建設委初審,并以區政府名義統一報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統籌后報市政府同意后實施。
(四)加大執法檢查力度,依法從嚴從重處理。
1.采暖季期間,對拒不停止土石方作業和房屋拆除工程的項目,市住房城鄉建設委依法對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記分,納入北京市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動態監督管理,暫停其新開工項目審批,暫停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在北京建筑市場投標資格6個月。
2.自發文之日起至10月15日期間,發現揚塵治理不達標的項目,暫停該項目施工企業在北京建筑市場投標資格30天;10月16日至11月15日,發現揚塵治理不達標的項目,暫停該項目施工企業在北京建筑市場投標資格60天;
11月16日至12月15日發現存揚塵治理不達標的項目,暫停該項目施工企業在北京建筑市場投標資格90天;2017年12月16日至2018年3月15日期間發現存在揚塵治理不達標的項目,暫停該項目施工企業在北京建筑市場投標資格6個月。
3.一個月內發現同一施工企業有三個及以上項目揚塵治理不達標,該施工企業全市所有在施工程項目停工整改30天,并依法暫停其在北京建筑市場投標6個月。連續三個月發現同一施工企業有項目揚塵治理不達標,暫停其在北京建筑市場投標6個月。
4.一個月內發現同一房地產開發企業有三個及以上項目揚塵治理不達標,其下屬所有項目停工整改30天,同時停止新開工項目審批手續辦理,提請市規劃國土委等部門,暫停其在北京土地市場交易資格3個月。
5.一個月內發現有三個及以上項目揚塵治理不達標或連續三個月發現同一監理單位有項目揚塵治理不達標,暫停其在北京建筑市場投標資格3個月。
6.采暖季期間,發現經市政府批準可進行土石方工程作業的重大民生工程和重點項目施工現場揚塵治理不達標,除執行以上處罰外,取消其土方工程作業資格。
7.施工現場揚塵治理檢查標準統一參照《施工現場揚塵治理專項檢查(驗收)表》(見附件),檢查得分達到85分(含)以上,且每個參與評分子項得分不得低于該項總分的50%即為達標,低于上述標準為不達標。
8.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定期對被查處存在揚塵污染違法行為的企業和項目進行全市通報。
(五)加強部門聯合執法,齊抓共管揚塵治理。
市、區住房城鄉建設委聯合環保、城管等部門定期開展施工現場揚塵治理執法檢查,對施工現場揚塵治理管控措施不到位、未按規定使用渣土運輸車輛、裸露土方覆蓋不嚴密等問題采取聯防聯控,分別查處,齊抓共管,高限處罰的措施。
(六)強化建筑垃圾管理,建立責任追溯機制。
建設單位須選擇取得經營許可的運輸企業承擔工程建筑垃圾、土方清運和土方回填任務,確保使用規范合格的運輸車輛。
施工單位應采用容器或管道運輸建筑物、構筑物內建筑垃圾,嚴禁凌空拋擲,場區內設置封閉式垃圾站,按規定及時清運,并安排專人負責進出場運輸車輛的清洗保潔工作。
市、區住房城鄉建設委對環保、城管等部門移轉的施工現場渣土車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責任追溯,嚴肅追究施工現場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責任。對違規使用不達標車輛進行渣土運輸的企業提請市城市管理委納入黑名單,暫停運輸企業運營資格6個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2017-2018年秋冬季建設系統施工現場揚塵治理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中關于工地部分具體政策闡述:
①、加強揚塵綜合治理。嚴格降塵考核,各城市平均降塵量不得高于9噸/月˙平方公里。自2018年10月起,生態環境部向社會每月公布各城市降塵監測結果,各省(市)每月公布區縣降塵監測結果。嚴格施工和道路揚塵監管。2018年10月底前,各城市建立施工工地動態管理清單。
②、采暖季期間(2018年11月15日-2019年3月15日),各地要加大施工工地管控力度,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需求,制定土石方作業、房屋拆遷施工等停產停工方案,并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從以上規定我們解讀如下:
1、京津冀以及周邊地區工地在今年10月底前的規定
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對工地明確要求詳細要求,從降塵量具體指標、建立施工工地動態管理清單、監測和視頻監控、渣土車輛管理等。
2.京津冀以及周邊地區工地在采暖季沒有明確說全部停工
①、方案中并沒有明確說明要工地全部停工表述,要求各地“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需求,制定土石方作業、房屋拆遷施工等停產停工方案”。這個和對鋼廠等明確直接限產說法有點不同,“天津、石家莊、唐山、邯鄲、邢臺、安陽等重點城市,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其他城市限產比例不得低于30%”。
②、其次,如果按照各地空氣質量具體情況不同,各地出臺限制工地政策也會不同。對比去年2+26城市的全部停工有差異,今年更靈活。
③、最后,按行動方案說法,各地對工地限制力度大小,根據各地“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需求”來定,也就是說未來空氣質量好壞以及年度任務指標完成情況成為限制工地決定因素。無論如何,對比去年全部停工來說,今年的限制工地政策將更寬松。
3.盡量讓工地不停工符合現在國家政策
①、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確定圍繞補短板、增后勁、惠民生推動有效投資的措施。符合中央要求“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政策精神。
②、因此,在保證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大前提下,加大、加快基建(工地)項目建設,保持適當內需要求成為主要宏觀政策方向。
4、基于以上分析,綜合現在各地空氣質量等情況,我們結論如下:
①、今年采暖季京津冀以及周邊地區限工地政策總體上不會搞“一刀切”,各地政策以后會陸續出臺。
②、各地限制工地力度大小取決于當地的空氣質量改善等實際情況。
綜合今年京津冀以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實際情況以及全年指標完成看,個別地方依然壓力不小。同比去年2+26城市全部停工看,今年限制工地政策相對寬松。
擴展資料
現實困境
1、生態脆弱性十分突出,環境問題由城市演變為區域性難題?
①、水資源成為京津冀地區最核心的生態性問題。當前區域的水資源承載能力超過警戒線,對于工農業生產造成的不利風險比以往更加突出。
②、土地利用粗放現象突出,森林生態系統退化嚴重。根據國土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天津、河北的人均城鎮工礦建設用地超過160平方米。農村建設用地拓展趨于無序,占用大量耕地與林地。
③、京津冀地區是世界性霧霾問題最突出的地區之一,區域的工業化、城鎮化、機動化與華北地區大氣環境變化相關聯,形成了燃煤-機動車-工業廢氣排放多種污染物共生局面。華北地區大氣污染沿太行山前地帶呈現面域擴展、轉移和復合加重態勢。
2、城鎮體系發育失衡,次級中心城市發展滯后,縣域發展分散
①、長期以來,重大功能設施過度聚集北京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大量交通樞紐設施和線網終端匯聚北京,使得北京集聚過多的通過通運輸職能,加劇了城市交通的負擔。
②、縣(市)域單元內聚能力弱,農村發展趨于無序。京津冀地區縣城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人口聚集能力不強。
參考資料:人民網:最強停工令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