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的主流技術包括哪些?
土壤修復的主流技術包括哪些?
1、熱力學修復技術,利用熱傳導,熱毯、熱井或熱墻等,或熱輻射,無線電波加熱等實現對污染土壤的修復。
2、熱解吸修復技術,以加熱方式將受有機物污染的土壤加熱至有機物沸點以上使吸附土壤中的有機物揮發成氣態后再分離處理。
3、焚燒法,將污染土壤在焚燒爐中焚燒,使高分子量的有害物質?揮發性和半揮發性,分解成低分子的煙氣經過除塵、冷卻和凈化處理使煙氣達到排放標準。
4、土地填埋法,將廢物作為一種泥漿將污泥施入土壤通過施肥、灌溉、添加石灰等方式調節土壤的營養、濕度和pH值保持污染物在土壤上層的好氧降解。
什么是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是指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污染物質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土壤,其數量超過土壤的容納和同化能力而使土壤的性質、組成性狀等發生變化,導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調,土壤質量惡化的現象。土壤污染物質的來源極為廣泛,主要來自工業廢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固體廢物、農藥與化肥、牲畜排泄物、生物殘體以及大氣沉降物等。
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如果超標,會造成潛在的健康和生態危害。很多人類活動都可能會導致土壤污染,譬如向土壤表面丟棄、排放固體或液體污染物;施用殺蟲劑;地下儲罐、管道和垃圾填埋泄露;以及大氣污染物(如含鉛塵埃、顆粒物等)沉降等。常見的污染物有:燃料中包含的揮發性碳氫化合物類,如苯、甲苯、乙烯和二甲苯(BTEX);重質石蠟和有機氯化物,如PCB(多氯聯苯)和PCP(五氯苯酚);鉛、鎘、砷、汞等無機物;氚等放射性元素。土壤通常受到多種物質的混合污染。任何具體污染物的積累、活動性、毒性和總體上的重要性取決于土壤性質、污染物的物理化學特性以及氣候、水文等環境條件互相作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