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透過率一般是多少?
一、空氣透過率一般是多少?
?空氣的透過率取決于許多因素,如波長、大氣條件、海拔等。在可見光范圍內(約400nm至700nm),大氣透過率大約為0.95。這意味著95%的可見光可以穿透大氣層。
然而,在紫外線和紅外線范圍內,大氣透過率會有所降低。紫外線部分(約280nm至400nm)的透過率約為0.2至0.4,而紅外線部分(約700nm至10000nm)的透過率約為0.5至0.8。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值僅為參考值,實際透過率可能因地理位置、氣象條件、季節和時間等變化而有所不同。在某些情況下,如大氣污染、云層覆蓋或特定氣象條件下,大氣透過率可能會顯著降低。
二、DN值怎么來的?
DN值(Digital Number )是遙感影像像元亮度值,記錄的地物的灰度值。無單位,是一個整數值,值大小與傳感器的輻射分辨率、地物發射率、大氣透過率和散射率等有關。
從DN值計算大氣頂的反射率使用定標公式,一般表示為:P(toa)=DN*gain+offset,其中,gain是增益,offset是偏移值。從大氣頂的反射率計算地面反射率的過程稱為大氣校正。
三、dnm化學是什么?
dnm化學是遙感影像像元亮度值,記錄的地物的灰度值。無單位,是一個整數值,值大小與傳感器的輻射分辨率、地物發射率、大氣透過率和散射率等有關。從DN值計算大氣頂的反射率使用定標公式,一般表示為:P(toa)=DN*gain+offset,其中,gain是增益,offset是偏移值。從大氣頂的反射率計算地面反射率的過程稱為大氣校正。
四、為什么太陽短波輻射能夠透過大氣層,而大氣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的多?
這是由于大氣中吸收太陽輻射的物質主要是臭氧,水汽和液態水,占大氣體積99%以上的氮和氧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微弱,所以太陽的輻射能透過大氣層。
對于大氣對流層來說,太陽輻射不是主要熱源,地面才是其主要熱源,正如上面所說,大氣的構造決定了其吸收長波輻射的能力是很強的。
五、大氣透過率一般是多少?
在標準狀態下空氣對可見光的折射率約為1.00029水相對于真空的折射率是1.33,玻璃相對于真空的折射率是1.5-1.
7根據snell公式相對折射率n=c/v,所以v水/v玻璃=n玻璃/n水>1的,所以v水>v玻璃。所以水中空氣傳播的快。你也可以記住,折射率越小傳播速度越快,真空中最快!
六、大氣能見度的標準?
答案
是反映大氣透明度的一個指標,航空界定義為具有正常視力的人在當時的天氣條件下還能夠看清楚目標輪廓的最大距離。能見度和當時的天氣情況密切相關。當出現降雨、霧、霾、沙塵暴等天氣過程時,大氣透明度較低,因此能見度較差。測量大氣能見度一般可用目測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大氣透射儀、激光能見度自動測量儀等測量儀器測量。
能見度(visibility)
在氣象學中,能見度是指物體能夠被清楚的識別的最大距離。能見度對交通運輸包括公路運輸以及航海航空等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氣象學中的能見度指空氣的透過性,在晚上能見度亦指大氣的通透性
航空:在航空學中,能見度的定義如下:
A,一定大小的黑色物體置于地上,在背景為亮色的情況下能夠被看見并被識別的最遠距離;
B,以暗色作為背景,1000燭光(candelas)能夠被識別的最遠距離。
另外一個字,跑到可視范圍(Runway Visual Range,RVR)也跟能見度有關,這個特別是指飛機即將到達的跑到附近所測量的能見度。
在空氣特別干凈的北極或是山區,能見度能夠達到70~100km,然而能見度通常由于大氣污染以及濕氣而有所降低。各地氣象站報道的有霾(干)或霧(濕)。煙霧可將能見度降低至零,這對于開車開船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同樣在沙塵暴發生的沙漠地區以及有森林大火的地方駕車都是十分危險的。雷雨天氣的暴雨不僅使能見度降低,同時由于地面濕滑而不能緊急制動。暴風雪天氣也屬于低能見度的范疇內。
煙霧、薄霧、霾
國際上對煙霧的能見度定義為不足1km,薄霧的能見度為1km~2km,霾的能見度為2km~5km。煙霧和薄霧通常被認作是水滴的重要組成部分,霾和煙的粒徑相對要小一些,這表明一些探測器如熱影像儀(Thermal Imagers TI/LIR)利用遠紅外,其波長為10um左右,這個能更好的穿透霾和一些煙霧,因為其粒徑比波長要小。因此紅外輻射既沒有被明顯的改變方向也沒有被顆粒物完全吸收。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