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的意義和要求是什么?
一、重要意義工業爐窯是指在工業生產中利用燃料燃燒或電能等轉換產生的熱量,將物料或工件進行熔煉、熔化、焙(煅)燒、加熱、干餾、氣化等的熱工設備,工業爐窯廣泛應用于鋼鐵、焦化、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機械制造等行業,對工業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同時,也是工業領域大氣污染的主要排放源。從工業爐窯裝備和污染治理技術水平來看,我國既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環保治理設備,也存在大量落后生產工藝,環保治理設施簡易,甚至沒有環保設施,行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劣幣驅逐良幣問題突出。二、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到2020年,完善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管理體系,推進工業爐窯全面達標排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工業爐窯裝備和污染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實現工業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進一步下降,促進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氣嚴重污染行業都有哪些?
火電廠: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氮氧化物;
水泥廠: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
焦化廠: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致癌物質苯并芘等多種有害氣體和飄塵;
鐵合金廠:二氧化硅,還含有氯氣、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鋼鐵廠:粉塵、二氧化硫、一氧化氮;
煉鋁廠:氟化物,
大氣中污染物已經產生危害,受到人們注意的污染物大致有一百種左右,人類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各種污染物大量地進入地球大氣中,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氣污染”主要污染物如表所示。
其影響范圍廣,對人類環境威脅較大的主要是煤粉塵、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化氫、硫化氫和氨等。
從污染物來源看,主要有燃料燃燒時從煙囪排出的廢氣與汽車排氣和工廠漏掉跑掉的毒氣,而煙囪與汽車廢氣約點總污染物的百分之七十之多。
?
1.二氧化硫(SO2)
??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質燃燒產生,其次是來自自然界,如火山爆發、森林起火等產生。二氧化硫對人體的結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刺激性,可損傷呼吸器管可致支氣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腫呼吸麻痹。短期接觸二氧化硫濃度為0.5毫克/立方米空氣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濃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惡化。長期接觸濃度
為0.1毫克/立方米空氣的人群呼吸系統病癥增加。另外,二氧化硫對金屬材料、房屋建筑、棉紡化纖織品、皮革紙張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蝕,剝落、褪色而損壞。還可使植物葉片變黃甚至枯死。國家環境質量標準規定,居住區日平均濃度低于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低于0.06毫克/立方米。
2.氮氧化物(NOx)
??
空氣中含氮的氧化物有(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NOx污染主要來源于生產、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燒的產物(包括汽車及一切內燃機燃燒排放的NOx);其次是來自生產或使用硝酸的工廠排放的尾氣。當NOx與碳氫化物共存于空氣中時,經陽光紫外線照射,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光化學煙霧,它是一種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損害,甚至造成肺水腫。慢性中毒可致氣管、肺病變。吸入NO,可引起變性血紅蛋白的形成并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影響。NOx對動物的影響濃度大致為1.0毫克/立方米,對患者的影響濃度大致為0.2毫克/立方米。國家國家環境質量標準規定,居住區的平均濃度低于0.1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低于0.05毫克/立方米。
??
3.粒子狀污染物
??
空氣中的粒子狀污染物數量大、成分復雜,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質或是其它污染物的運載體。其主要來源于煤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燒而排出的煤煙、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建筑和交通揚塵、風的揚塵等,以及氣態污染物經過物理化學反應形成的鹽類顆粒物。在空氣污染監測中,粒子狀污染物的監測項目主要為總懸浮顆粒物、自然降塵和飄塵。
??
(1)總懸浮顆粒物(TSP)
?
總懸浮顆粒物是指粒徑在10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簡稱TSP。其對人體的危害程度主要決定于自身的粒度大小及化學組成。TSP中粒徑大于10微米的物質,幾乎都可鼻腔和咽喉所捕集,不進入肺泡。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狀顆粒物,稱為飄塵。可經過呼吸道沉積于肺泡。慢性呼吸道炎癥、肺氣腫、肺癌的發病與空氣顆粒物的污染程度明顯相關,當長年接觸顆粒物濃度高于0.2毫克/立方米的空氣時,其呼吸系統病癥增加。國家環境質量標準規定居住區日平均濃度低于0.3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低于0.2毫克/立方米。
??
(2)自然降塵
??
自然降塵指粒徑大于10微米在空氣中經重力作用就能沉降到地面上的灰塵。其來源以風沙揚塵為主。人吸入灰塵會增加呼吸道的阻力,呼吸道出現狹窄現象。
??
4.酸雨
??
指降水的pH值低于5.6時,降水即為酸雨。煤炭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氣象條件和地形條件也是影響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降水酸度pH<4.9時,將會對森林、農作物和材料產生明顯損害。
??
5.一氧化碳(CO)
??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的氣體。主要來源于含碳燃料、卷煙的不完全燃燒,其次是煉焦、煉鋼、煉鐵等工業生產過程所產生的。人體吸入一氧化碳易與血紅蛋白相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而降低血流載氧能力,導致意識力減弱,中樞神經功能減弱,心臟和肺呼吸功能減弱;受害人感到頭昏、頭痛、惡心、乏力,甚至昏迷死亡。我國空氣環境質量標準規定居住區一氧化碳日平均濃度低于4.00毫克/立方米。
??
6.氟化物(F)
??
指以氣態與顆粒態形成存在的無機氟化物。主要來源于含氟產品的生產、磷肥廠、鋼鐵廠、冶鋁廠等工業生產過程。氟化物對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強烈刺激,吸入高濃度的氟化物氣體時,可引起肺水腫和支氣管炎。長期吸入低濃度的氟化物氣體會引起慢性中毒和氟骨癥,使骨骼中的鈣質減少,導致骨質硬化和骨質疏松。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規定城市地區日平均濃度7微克/立方米。
??
7.鉛及其化合物(Pb)
??
指存在于總懸浮顆粒物中的鉛及其化合物。主要來源于汽車排出的廢氣。鉛進入人體,可大部分蓄積于人的骨骼中,損害骨骼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對男性的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損害。引起臨床癥狀為貧血、末梢神經炎,出現運動和感覺異常。我國尿鉛80微克/升為正常值,血鉛正常值小于50微克/毫升。
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4個方面:1.工業企業。尤以火力發電、焦化、冶煉、石油化工等行業的污染最為嚴重。污染物主要來自兩個系統:一是生產的動力系統,燃料燃燒產生大量的燃燒產物,污染大氣。主要有顆粒物、SO2、NOx、CO、多環芳烴等。此外,根據燃料的不同,還可排出氟、砷、鎘等無機毒物。二是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氣或是泄漏出的原料、中間產物或產品。例如硫酸廠排出SO2,化工廠排出氯氣,溫度計廠排出汞蒸氣等。2.交通運輸。主要來自汽車、火車、輪船、飛機、卡車等排出的尾氣,主要含有NOx、CO、醛類、SO2、顆粒物、鉛等。其中NOx、 醛類能在紫外線的光化學作用下,形成光化學煙霧,造成更嚴重的危害。3.生活爐灶和采暖鍋爐。是來自居住區的污染。污染物亦以燃料的燃燒產物為主。雖然每個爐子的規模很小,但由于爐子數量極多,故污染可以很嚴重。4.意外災害。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或油井著火等, 能產生大量CO2、CO、 SO2、H2S、NOx顆粒物、多環芳烴等有害物質。大氣中常見的化學污染物包括以下幾類: 顆粒物。 是顆粒狀污染物的總稱。 粒徑在≤100μm的顆粒物稱為總懸浮顆粒物(TSP)。其中粒徑≤10μm者稱為可吸入顆粒物(IP),能進入呼吸道。 5~10μm的易滯留在上呼吸道,小于 5μm的能進入呼吸道深部,影響肺泡。尤以粒徑 0。4~1。0μm 的在肺泡中沉積率最高,因此危害也最大。小于 0。4μm的,則可以隨呼吸運動自由出入。顆粒物的化學成分依其產生來源不同而異。常見種類有SiO2、碳粒、各種金屬微粒、石棉纖維、烴類顆粒等,還可以吸附上SO2、NOx、氟、汞蒸汽、病源體等其他有害物。顆粒物的毒性也因其成分不同而異。 二氧化硫(SO2)。 主要來自含硫燃料和含硫工藝生產過程。易溶于水,故易被上呼吸道粘液吸附,引起刺激、炎癥、甚至過敏反應。反復吸入可逐漸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纖維性變等四種疾病的總稱),使肺功能明顯降低,乃至心力衰竭。SO2與空氣中的水蒸汽結合并氧化生成二次污染物――硫酸霧,對呼吸道的刺激更大,其毒性比SO2高出10倍。 氮氧化物(NOx)。各種燃料的高溫燃燒使空氣中的N和O合成NOx。此外,含氮生產工業也可排出NOx。汽車尾氣是NOx的一個極重要的污染來源。NOx溶于水的能力不如SO2,故易進入呼吸道深部,破壞肺泡的表面活性物質,使呼吸道阻力增加、抵抗力下降,重者也能發展成COPD。高濃度NOx被吸入,可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變性血紅蛋白,造成缺氧窒息,重者有生命危險。NOx在紫外線光化學作用下,能生成二次污染物――光化學煙霧,呈藍色,刺激眼、呼吸道,引起流淚、眼紅腫、頭痛、氣喘、呼吸困難、胸痛、肺水腫,重者窒息死亡。 一氧化碳(CO)。主要來自燃料的不完全燃燒。CO吸入體內能立即與血紅蛋白結合成碳氧血紅蛋白(COHb),造成機體缺氧,引起心血管疾患和腦血管疾患。正常人體內含COHb約為0。4%。大氣中CO為10mg/m3時,體內的碳氧血紅蛋白達21%,機體產生輕度生理變化; COHb達70%時,可致死亡(見一氧化碳中毒)。 多環芳烴。也是燃燒不完全產物。吸附在顆粒物上。其中有幾種化合物是致癌源,例如 3,4-苯并芘。有些多環芳烴在機體內經活化酶作用后,其中間代謝產物就是強致癌物。有些大氣顆粒物中也含有致突變性很強的硝基多環芳烴。 放射性物質。主要來自放射性礦藏的開采、冶煉加工,核工業生產,放射性廢棄物的無組織排放,核武器試驗和作用等等。主要污染物為90鍶、131碘、137銫等。這些放射性物質可以在大氣中直接照射人體而產生外照射效應,也可通過吸入而產生內照射效應。慢性為害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食欲下降、睡眠不良,繼而出現白細胞降低、血小板減少,遠期效應為出現各種癌癥(包括白血病)、不育、死胎、畸胎,以及遺傳性疾病等。在核爆炸地區可能引起急性放射病。非戰爭時期應警惕事故性災難的發生。1984年4月25日晚,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當時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大氣受131碘和137銫的嚴重污染。3年后,距事故發生處80公里地區的癌癥患者、兒童甲狀腺疾病患者以及畸形家畜均增多。 生物性污染物。較少,主要有花粉、某些霉菌孢子等,能引起某些人的變態反應。此外,抵抗力強的結核桿菌、化膿性葡萄球菌、糞鏈球菌等也可隨空氣進入呼吸道而引起疾病。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