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自行監測污染源采樣標準?
一、企業自行監測污染源采樣標準?
答:企業自行監測污染源采樣標準:HJ/T397《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
二、污水處理工和水環境監測工有什么區別?
1、污水處理工,是指各個單位的污水處理技術工作的技術人員。
2、水環境監測工,是指對于水質進行檢測,給出測定結果的實驗室化驗人員。
3、污水處理計算屬于環境工程領域,具體工作是污水處理技術工作的工藝過程的參數的調節和把控,同時要準確的進行污水處理機械的保養、檢修,做到安全運行;
4、水環境監測工,要熟練掌握污水處理排放的國家標準,規范操作檢測項目的檢測方法標準。
5、污水處理工,需要有機械設備的專業知識,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污染物處理技術;
6、水環境監測工,需要有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的理論知識和時間操作的過于的操作技術本領,達到檢測結果準確性符合要求。
污水處理工即污水處理站(廠)操作工,主要職能:巡視、配藥、開/停水泵、閥門、風機、閘門、污泥脫水機操作、運泥、觀察儀器儀表、撈渣、值班記錄等等。
最好懂點設備、電器。水環境監測工工作內容:采樣、借助儀器儀表分析化驗、實驗室分析化驗、數據統計、發布化驗分析結果或結論。
三、工業污染源的標準化評價?
工業污染源的標準化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制定標準的初衷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減少影響,但如何制定標準很關鍵。中達咨詢就工業污染源的標準化評價和大家說明一下。
一、從環境質量的新觀點出發
任何物質若以不恰當的種類(如自然界原來沒有的各種人工合成的新物質、農藥等)、數量(大大超過自然容旅運量)、濃度(超過本底很多倍)、形態(如有機汞比無機汞的毒性大得多)、價態(如鉻、砷等不同價態的毒性相差很大)、途徑(如酚、氰等易生物自凈的物質,進入大氣比進入水、土的危害就大得多,進入地下水就比進入地表水危害大得多)、速率(超過自凈極限能力很多)、運動方式(如噪音、振動等)進入或作用于環境系統,打破環境物質的正常循環和平衡,干擾和破壞生態系統的正常循環和平衡,影響和威脅到人體和子孫后代的健康,造成國民經濟的巨大損失的,就都可能成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這些污染物或污染因子的來源便稱為“污染源”。
按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資料《有廣泛國際意義污染物的控制與鑒定》規定的污染物有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及綜合的共二十八類,實際上按照我們前面建立的觀點,污染物的種類還要多得多,幾乎一切自然界的物質及全部人工合成物質都有可能成為污染物。例如,我們人人每天都要吃“鹽”,一般并不認為它也會是一種污染物。而在北京東南郊二百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每年從化工區排放廢水中的酸、堿、鹽高達三萬多噸,酸、堿培卜最后也中和成鹽,占廢水總排污染物的76%。鹽,也成了北京東南郊一項重要污染物。它污染了河道,在北京淡水河道中發現了咸水藻(初步鑒定);它污染了地下水,使地下水化學類型變異,硬度迅速上升,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粗估達一億元以上。
人類通過工農業生產、城建、交通、生活、科學活動、軍事活動等各種方式,向環境系統排放各種污染物,而從總體及發展觀點看,則以工業廢氣、廢水、廢渣(“三廢”)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工業“三廢”中所含的污染物種類多、成分雜、數量大、毒性強、濃度高、速率快、難自然降解、連續排放,加上復雜的綜合作用、累積作用、富集作用,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進入環境系統,參加了大氣環流、水循環、元素的循環,進入或作用于生態系統及人體,危及生態正常平衡、人體健康以至遺傳因子,造成了當代眾所周知的環境污染問題、環境公害事件及環境污染疾病和潛在的所謂“文明病”,引起了全人類的關注。為此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各國都形成了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管理的龐大體系。因此,環境污染源的調查、評價及控制,是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管理的最基礎性工作,首先,又要抓住工業污染源的調查、評價和控制。
二、工業污染源的評價,是污染源工作三步曲的中間環節,它是在調查基礎上的提高,是為控制服務的
它的主要任務是為了從千百萬種復雜的污染物中查明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主要排放方式、途徑、特點和規律。所謂“主要污染物”,顯然是那些數量 大、毒性強、難生物分解、易生物富集、易進入或作用于人體的污染物。根據我國各地污染源調查評價工作的經驗和我們自己的體會,無論哪個地區,不管污染物的種類多么復雜,經過科學評價后,總是只有上十種主要污染物,它們在總的污染物比重上卻占百分之九十左右,這就為污染源的控制、環境監測、環境質量研究、環境區域規劃、環境管理、環境治理、環境醫學等環境保護各個方面提供了科學依據,避免了盲目性。
工業污染源的種類繁多,成分復雜,排放方式各異,人們是無法直接比較它們的關系,必需經過“標準化”處理,進行相對的間接的比較,就好象商品之間難于直接交換,但可以通過錢來進行彼此的交換一樣。
所謂“標準化”,就是運用抽象思維,進行科學的抽象,實現指數化,建立指數化系統,有利于運用數學方法定量表達,也有利于應用電子計算機來解決復雜的污染源評價問題。同理,還可推廣于整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及管理系統之中(如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管理、環境質量與健康相關研究等)。
馬克思在研究商品價值時指出:“我們應當有可能把一切商品化為一種它們所共有的表現形式,只是按照它們所含有的同一尺度的比例去區別它們”。根據這一思想原配鎮穗理,我們應當有可能將一切環境因子化為“某種第三種東西”的統一尺度,比如無量綱指數、體積、錢等。這樣就可以使看來似乎無關的環境因素、似乎無法比較的環境因子,都可以按照新的統一尺度進行衡量比較,進而進行綜合評價,用它們的比例去區別它們各占的比重大小,從而指出輕重緩急,指出優先控制的重點、方向和途徑。
三、標準化的通式:
指數=實測值/標準值
由于評價的目標、因子、標準不同,不可能找到一種適用于一切的標準化方法,我們通過污染源的評價及環境質量評價研究,逐步形成了如下污染源標準化評價系列:
M=CI/C0;N=CiQI/C0=qI/C0=MQi;
O=nqI/C0=nMQj=nN;
P=mnqI/C0=mnMQI=mnN=mO
上述系列指數的名稱和物理含義如下:
M棗等標指數(無量綱),系實測因子的濃度值Ci(濃度單位)與該因子的標準濃度值C0(濃度單位)之比值。其值大小表示等于標準的倍數。
N――等標排放量(介質的量的因次),系實測因子的濃度值Cj乘以包含該因子的載體流量Qi(量的單位)與該因子的標準濃度值C0之比值,或為該因子絕對排放量qi(絕對量單位)與C0之比值,或為M與Qi之乘積。其值大小表示將評價因子用介質(氣或水)稀釋或濃縮至標準濃度時的體積;亦可理解為評價因子進入環境系統后使被污染介質(氣或水)達到標準濃度時的污染體積。N指數比M多包含了Qi因子,反映了絕對量qi的作用,所以比M的作用更進了一步。
O棗累計等標排放量(量的因次),系評價因子累積排放時間n(時間單位)與等標排放量N的乘積。其值大小反映了累計等標排放量的大小。O指數比N多包含了n因子,所以比N的作用更進了一步。事實上環境污染危害往往是長期累計量起作用的,如致水俁病的有機汞、致骨痛病的鎘、致癌因子及農藥等。
P棗累計等標排放攝入量(量的因次),系評價因子進入人體的攝入量系數m與累計等標排放量O的乘積。其值大小可以進一步反映污染物的排放與人體健康相關關系的大小。
在開展環境保護工作之前,衛生、市政、地質等部門評價單因子污染水平時多采用等標(或超標)指數值;環保工作開展之后,考慮了絕對量,在官廳污染源評價中首次采用了等標排放量值;之后在北京西郊污染源評價中改用毒性標準,采用了排毒指數值;在污水滲坑評價中采用了累計等標排放量值;國外在車間大氣致癌物攝入危害評價方面,采用了累計等標排放攝入量值;我們在1977年成都環境質量評價學術討論會上提出了這種方法,但尚未實際應用,因實際攝入量因子測定較難。
評價因子的選擇在有條件時應盡可能完全,在條件不足時,應力求包含主要因子;評價標準的選擇要依據評價目標及現有各種標準情況考慮,可分別不同情況采用背景值、本底值、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生態指標、生化指標、經濟指標等。單因子評價、多因子評價、系列評價與綜合評價之間是相互補充的,不能相互代替,各有各的意義與作用。在綜合評價時,必需恰當地解決統一尺度是關鍵,應盡可能找到客觀權值轉換系數,不能隨意綜合。
四、我們在北京東南郊工業污染源的標準化評價中,主要采用了等標排放量這個指標。得到以下一些有意義的評價結果:
北京東南郊大氣污染源總等標排放量為1.88×1013(立米/年)或為5×1010(立米/日)。即可理解為每日需要這樣大體積的清潔空氣來稀釋,才能從總體上達到標準(采用的是車間大氣標準)。本地區按200平方公里、300米逆溫高度計算,擁有6×1010立米/日的大氣??梢?,本區在靜風不利氣象條件下,從總體來看,可能接近車間大氣標準,如改為環境標準,則超標幾十倍左右。此區逆溫四季均有,頻率達66%以上;逆溫持續時間可達18?6小時,最長達78小時,每年累計逆溫時間長達一個月,說明一年里近十分之一的時間在逆溫控制之下,此外,還出現低空及貼地逆溫,說明出現以上分析的情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據此預測了東南部大氣污染的潛在綜合危害及防治方向。
對于北京東南郊廢水污染源總等標排放量,根據廢水的多種可能出路和今后控制目標,分別采用了五種評價標準,得到五組結果。
“工業污染源的標準化評價”詳細信息盡在中達咨詢建設通,想要的相關建筑建設信息應有盡有。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