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國產化替代 儀器儀表國產化替代方案
一、儀器儀表國產化要求?
國產儀器儀表在科研、工藝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但與進口產品相比,差距仍然存在。對此有行業人士總結了我國儀器儀表企業在行業中需要遵循的3個準則,主要包括:行業穩定性、技術質量、售后服務。
儀器儀表行業穩定性準則。
儀器儀表行業質量準則
儀器儀表行業服務準則。
二、國產化替代意義?
國產化替代究竟替什么?答案是替代被壟斷的外國產品。在第十四屆中國(南京)國際軟件產品和信息服務交易博覽會上,倪光南院士講到,目前,信息技術國產化替代在不同領域正在加速推進。包括:國產桌面計算機技術體系對Wintel體系的替代;高端服務器和數據庫對“IOE”的替代。
由于我國信息技術基礎薄弱,國外技術、產品價格優勢明顯,我們長期使用國外產品產生依賴,人們已經習慣出現漏洞、打補丁的操作系統使用方式,習慣了防火墻、防病毒、入侵檢測的防御系統。因此,自主可控道阻且艱。此后,在形勢一片大好的網絡空間里,國內廠商應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加強核心技術創新,推進國產化產品平穩替代。
三、國產化電腦替代方案?
國產化電腦的替代方案。可以利用招投標的方式進行替代。電腦在在外國發明之后,就一直由外國公司壟斷著電腦技術。后來國產電腦開始崛起。擁有眾多的電腦品牌可供選擇。可以向各大國產電腦廠商發出邀請,要求進行報價的招投標。然后根據價格進行替代采購。
四、國產化替代重要意義?
飯碗要時刻端在中華民族自己的手里!我們時常會被新聞中提到的諸如“缺芯”之類的醒目標題所震驚,泱泱大國竟然在一些我們所不知的地方存在一些短板。
黨中央與國家對國產化替代的高度重視,從微觀上看,這直接影響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需要進口的物品現在可以通過國產大批量生產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極大的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便利。
宏觀上看,越來越多的國產化替代,提現的是中國這個制造大國正一步步發生蛻變成長為制造強國,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將為世界提供更多的中國制造!
五、辦公電腦國產化替代方案?
辦公電腦國產化已逐漸用方正,聯想,長城等電腦替代。
六、國產化替代的背景和意義?
國產化替代的背景是國際形勢發生劇烈變化,西方國家對我國產業進行全方位的圍堵和限制,對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形成嚴重的沖擊。國產化替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唯一的可行的方案。
國產化替代的意義是能夠增強我國各產業尤其是核心科技的獨立性,從而為我國經濟科技發展奠定基礎,也為我國進一步實現科技強國工業強國打下基礎。
七、國產化替代產品目錄?
碳纖維:我國企業產能擴張速度較快但核心技術缺失嚴重,高附加值的航空航天用碳纖維仍被“卡脖子”。
汽車鋁板:我國企業核心設備與技術均需進口,高性能產品產能尚待提升。
聚酰亞胺:產品多用于軍用領域,我國電子級PI薄膜質量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
SiC纖維:日美企業統治全球市場,我國第三代SiC纖維產業化處于起步階段
硅片:我國企業產能集中于6英寸硅片,12英寸大硅片國產化率較低。
碳化硅:美國企業一家獨大,我們龍頭企業開始批量生產,進口依賴度度達80%。
半導體濺射靶材: 日美廠家占據壟斷地位,我國國產化率僅20%。
尼龍66:己二腈技術有所突破,國內企業加速布局,全產業鏈進口替代可期。
聚乳酸:我國企業產能份額不斷上升,原材料供應與生產工藝制約進一步發展。
電子陶瓷:我國企業占據中低端市場,陶瓷粉末技術有待突破,被日美卡脖子。
光學膜:PVA膜、TAC膜、增亮膜、擴散膜等基膜被日韓企業卡脖子。
光刻膠:我國半導體光刻膠國產化率2%,KrF、ArF光刻膠對外依賴最為嚴重。
有機發光材料:我國企業主要生產粗單體、中間體,終端成品材料有待突破。
聚苯醚:我國企業產銷量躋身世界前列,但仍供不應求,品質、產量、品種牌號等方面與歐美企業尚有差距。
對位芳綸:產能尚停留于千噸級,良品率與產品質量嚴重阻礙產業發展。
高吸水性樹脂:總產能邁入國際第一梯隊,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
八、材料國產化替代的重要意義?
背景意義如下:
背景:簡而言之就是在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相互之間的競爭開始觸及到更多更深的層面。要想在這場競爭中掌握優勢,需要國產替代化。
意義:國產化的最根本意義就是掌握技術自主。比如企業掌握自主研發芯片意義重大,一來能夠反制“卡脖子”,二來能夠拉升“中國芯”的國際地位。
九、國產化安可替代是什么意思?
這話是對國內生產的產品替代進口的可行性質疑。
十、國產化替代和信創的區別?
1、 產業鏈上游表現不同。信創采用開源技術和自我研發結合,技術風險可控;芯片國產化上游的設備、材料和EDA都是在全球競爭中。
2、 下游客戶不同。信創前期2+8都是國內客戶,只要有資金就可以運轉;芯片國產化核心客戶分布在全球,最先進市場以科技巨頭為主。
3、 競爭程度不同。信創的競爭者都是國內廠商,激烈程度不高;芯片國產化面臨全球范圍內的激烈市場競爭。
4、 成功標準不同。信創推出可用的國產軟件就可以,性能是其次的;芯片國際化必須成為細分行業的全球頭部廠商才具有競爭力
根據兩個體系底層邏輯的不同,未來會呈現怎樣一個演化?
信創背后的核心邏輯是進口替代。在歷史上,拉美國家是執行進口替代政策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的地區。葉盛先生回顧了拉美國家進口替代戰略實施的過程總結出信創產業在我國未來的發展,第一、中國市場空間要比當年的拉美國家大很多。因為中國有14億人,整個GDP總量也能占到全世界的16%左右,僅次于美國跟歐盟,是全世界第三大的單一市場。第二、相比于當年的拉美國家,中國擁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能夠聚集更多的資源投入相關產業。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保守估計中國信創產業未來10年的發展都會很好。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