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氣象的儀器(觀測氣象的儀器有哪些?)
一、氣象觀測場儀器布置原則?
觀測場的儀器放置,既要注意互不干擾,又要便于觀測操作。高的儀器應安置在北部,低的儀器則安置在南部,東西方向儀器要排列成行。
風向風速儀最高,應該安裝在最北端。南面可放置百葉箱、雨量器和蒸發皿,最南端放置地溫表。如果是城市學校,地溫表可以不必設置。日照儀可在觀測場內任意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安置,只要操作方便即可。但是為了使場地保持整潔美觀,日照儀一般多放在南端。
二、氣象站里觀測天氣的儀器有哪些?
氣象同人類的生產、生活關系非常密切。農業、漁業、畜牧業等生產,航空、航海、通信業務都需要準確及時的氣象預報。
在氣象衛星上天之前,人們在地面設立氣象站,用氣球、火箭和無線電探空儀觀測天氣。氣象站絕大多數分布在有人居住地區,海洋、高山、沙漠、兩極等地區,氣象站很稀少,氣象觀測資料不足,給準確地預報天氣帶來很大困難。
氣象衛星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困難。氣象衛星上裝有電視攝像機和紅外輻射計,可以拍攝云的圖片,測量溫度、濕度、風速等各種氣象參數。它既能觀測大面積以至全球范圍的氣象資料,又能測量離地面不同高度上的氣象數據。
氣象衛星通常采用兩種軌道。一種是高度為700~1500千米的極地軌道,它可以觀測到全球的氣象狀況,每隔12小時巡視地球一遍,對同一地區,每天最多觀察兩次;另一種是靜止軌道。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始終停留在赤道某一點上空,能連續4小時監測衛星下方大片地區內的天氣變化,衛星上的電視攝像每隔20分鐘左右就拍攝一次云的圖片。
我國已經成功發射一顆“風云1號”極地軌道氣象衛星和一顆“風云2號”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在1999年發射了一顆改進型“風云1號”氣象衛星。
由美國、日本、歐洲航天局和印度的5顆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和2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組成了世界氣象衛星觀測網。利用世界氣象衛星觀測網的資料,可以提前1個星期預報全球的氣象變化。
自從1960年第一顆氣象衛星上天以來,太平洋上生成的臺風從來沒有漏報過,大大減少了太平洋沿岸國家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
1981年,我國長江上游連降大雨,長江水位猛漲,要不要在荊江附近分洪,將關系到要淹掉荊江兩岸60萬畝良田和安排40萬人搬遷的大事。后來,根據氣象衛星提供的數據分析,認為未來幾天天氣即將放晴,可以不分洪,從而保住了60萬畝良田,節約了數億元的搬遷費用。
氣象衛星還能監視森林火險。1987年,我國大興安嶺的森林發生特大火災,就是靠氣象衛星拍攝的圖片來確定火場位置,迅速組織搶救撲滅的。
三、氣象站用哪些儀器來觀測風?
風的觀測一般包括風速和風向兩個方面。傳統的風速風向儀一般包括水平風的風標和風杯兩個部分。其中風杯可以通過其轉速來確定水平風的風速,而風標可以通過其指向方向來確定水平風向。
比較先進的風速儀是三維超聲風速儀,可以直接通過超聲測量來確定三維風矢量的方向和大小
四、氣象觀測的意義?
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和大氣科學發展的基礎。由于大氣現象及其物理過程的變化較快,影響因子復雜,除了大氣本身各種尺度運動之間的相互作用外,太陽、海洋和地表狀況等,都影響著大氣的運動。雖然在一定簡化條件下,對大氣運動作了不少模擬研究(見大氣運動數值試驗)、大氣運動模型實驗,但組織局地或全球的氣象觀測網,獲取完整準確的觀測資料,仍是大氣科學理論研究的主要途徑。歷史上的鋒面、氣旋、氣團和大氣長波等重大理論的建立,都是在氣象觀測提供新資料的基礎上實現的。所以,不斷引進其他科學領域的新技術成果,革新氣象觀測系統,是發展大氣科學的重要措施。
氣象觀測記錄和依據它編發的氣象情報,除了為天氣預報提供日常資料外,還通過長期積累和統計,加工成氣候資料,為農業、林業、工業、交通、軍事、水文、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等部門進行規劃、設計和研究,提供重要的數據。采用大氣遙感探測和高速通信傳輸技術組成的災害性天氣監測網,已經能夠十分及時地直接向用戶發布龍卷、強風暴和臺風等災害性天氣警報。大氣探測技術的發展為減輕或避免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提供了條件。
五、標準氣象局天氣觀測儀器有多少個?
收集天氣數據的觀測儀器可以分類為地面氣象觀測儀器、高空氣象探測儀器兩大類。 主要有自動氣象站、自動雨量站、風速風向儀、風向袋、百葉箱、溫濕度記錄儀、傳感器、風向標、風速報警儀、風能測風儀、氣象中心軟件、GPRS無線傳輸模塊等
六、氣球觀測氣象原理?
主要是通過改變體積,進而改變浮力在它的上面有一個充氣閥和放氣閥,需要上升時就注入自帶的壓縮空氣,下氣時就放出球內的空氣.
靠改變氣球的體積來獲得不同的浮力大小實現升降.公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等于它所占空氣的重量,所以一般它都很大!里面氣體的密度一般都很小!如果氣體密度大于空氣,會飛不起來的!
七、氣象觀測是什么?
氣象觀測是指對表征大氣狀況的氣象要素、天氣現象及其變化過程進行個別或系統的、連續的觀察和測定,并對獲得的記錄進行整理的過程和方法。 按照觀測平臺分,氣象觀測可分為地基、空基、天基氣象觀測;在地表面(包括陸地和海面)建立的觀測平臺上進行的探測為地基觀測,地基觀測既可進行近地面氣象要素探測,也可以對高空氣象要素進行觀測,地面觀測場、氣象塔、還是浮標都是地基觀測平臺;利用漂浮于大氣層內的氣象、系留氣象、定高氣球、飛機等觀測平臺對大氣進行的觀測稱為空基觀測;利用氣象衛星等從大氣層外對地球大氣進行的觀測稱為天基觀測。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結合,門類比較齊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
八、北斗導航怎么觀測氣象?
1. 直接應用:衛星定位測速功能可以直接用在北斗探空系統的高精度測風定位上;移動應急和特殊環境氣象數據收集更是對北斗快速通訊功能的直接應用。
2. 定量遙感等深層次應用:利用導航定位系統可定量遙感水汽和電離層電子濃度,海洋氣象參數定量探測等領域是對導航衛星信號遙感的更深度應用。可以提高暴雨暴雪的預報能力和增強近海大風大霧的預報和服務能力。
九、觀測日影記時的儀器?
日晷
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現代的“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并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十、氣象儀器有哪些?
氣象儀器是用于氣象預報、氣象監測等氣象服務領域的專業設備。主要有自動氣象站、自動雨量站、風速風向儀、風向袋、百葉箱、溫濕度記錄儀、傳感器、風向標、風速報警儀、風能測風儀、氣象中心軟件、GPRS無線傳輸模塊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