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設備上市公司(環境監測設備上市公司龍頭)
一、環境監測需要什么設備?
現在的環境監測主要是空氣中的PM10,PM2.5,噪聲,溫濕度,風力,風速,風向,大氣壓,光照度,油煙,二氧化碳,氧氣,氨氣等一些氣體檢測。
這些環境檢測的設備,在山東仁科測控這家公司都可以找到,而且還支持遠程監控。
二、環境監測儀器屬于什么設備?
屬于電子設備。
?環境監測儀器(digital thermometer)是用于監測室內外環境各項參數的儀器總稱,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
工作原理
環境檢測的過程一般為接受任務,現場調查和收集資料,監測計劃設計,優化布點,樣品采集,樣品運輸和保存,樣品的預處理,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綜合評價等。
三、放射性醫療設備環境監測安全標準?
度: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環法[2007]114號(國家環保總局文件)
放射性標準:是指經過精確測定、比對、公認的,可作為放射性活度計量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制品。
放射性標準以單位時間內發生的核衰變數來計量,單位為貝可(Bq)。
超高頻輻射:《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第1部分:超高頻輻射》 GBZ/T 189.1-2007
標準放射源按照狀態可以分為固體標準源、液體標準源和氣體標準源。
高頻電磁場強度:《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第2部分:高頻電磁場》GBZ/T 189.2-2007
電磁輻射:《公共場所衛生檢驗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 寬帶全向場強儀法 GB/T 18204.1-2013(13)《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
無線電干擾場強:高壓架空送電線、變電站無線電干擾測量方法 GB/T 7349-2002
四、空分設備上市公司排行?
1、法國液化空氣集團(法國)
簡稱:法液空
2、林德集團·工程公司(英國)
簡稱:林德
3、美國空氣動力(集團)有限公司(美國)
簡稱:美國空氣
4、梅塞爾集團(德國)
簡稱:梅塞爾
5、美國普萊克斯公司(美國)
簡稱:普萊克斯
6、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簡稱:杭氧
7、四川空分設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簡稱:川空
五、生產vr設備的上市公司?
8月5日周四午間消息,VR設備概念午間收盤報漲,水晶光電(10.022%)領漲,聯創電子、全志科技、歌爾股份等跟漲。那么,VR設備上市公司有:
1、水晶光電:2020年營業收入32.23億,同比增長7.45%。
2、聯創電子:2020年營業收入75.32億,同比增長23.84%。聯創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運動相機、智能駕駛、智能家居、VR/AR等配套的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觸控顯示一體化等關鍵光學、光電子產品的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并發起設立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投資集成電路產業,是江西省電子信息重點企業和南昌市重點企業。
3、欣旺達:2020年營業收入296.9億,同比增長17.64%。公司2016年1月公告,公司1月5日與掌網科技簽訂了《關于共同開發VR業務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一致決定就VR業務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并展開緊密合作。
4、全志科技:2020年營業收入15.05億,同比增長2.88%。VR產品線,公司推出了虛擬現實專用芯片VR9,業內首創使用硬件加速實現了ATW、反畸變、反色散算法,配合雙引擎直驅雙屏專用系統,通過對軟件系統中顯示流程、渲染流程、圖層管理等多處深度優化,可以使Unity應用在全景6K播放中達到70幀/秒,明顯提升了用戶佩戴VR設備的防暈眩沉浸體驗。
5、歌爾股份:2020年營業收入577.4億,同比增長64.29%。公司是Oculus鏡頭兩家供應商之一,涉及虛擬現實部件;2016年3月公告,公司與高通簽合作協議,公司表示同高通公司合作進行ASIC軟件開發,有助于公司發展虛擬現實業務;2016年9月公告,歌爾股份與高通公司9月1日在IFA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展會上共同推出基于驍龍820芯片的虛擬現實參考設計平臺—VR820,并現場展示了整機產品。
南方財富網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六、做icu設備的上市公司?
聯影醫療(CT、DR等)、邁瑞醫療(生命信息與支持+超聲影像)、理邦儀器(病人監護+心電圖機)、祥生醫療(超聲影像)、寶萊特(監護儀)、新華醫療(消毒感控)、華康醫療(醫院建設)、尚榮醫療等。ICU即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是由受到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利用先進的監護設備和急救措施對各種重癥患者及并發癥進行全面監護和治療的單位,ICU的基本必備配置一般包括:電動床、輸液泵、床邊監護儀、中心監護儀、呼吸機、麻醉機、心電圖機、除顫儀等。
七、半導體設備新上市公司?
、代工
中國前三大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華潤微
中芯國際(A+H):大陸代工龍頭,集中于邏輯和存儲產品
華虹半導體(H股):功率半導體主要的代工方
華潤微:功率半導體主要的代工方
三安光電: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代工
2、半導體設備
芯碁微裝:國內光刻設備第一股
北方華創:國內最全的半導體設備產品線
中微公司:國內半導刻蝕設備領跑者
晶盛機電:光伏單晶爐+半導體硅片設備龍頭
長川科技:本土半導體測試設備領軍企業
精測電子:泛半導體工藝與檢測設備
至純科技:半導體濕法清洗設備
萬業企業:國產離子注入機
芯源微:國內唯一能提供中高端涂膠顯影設備的企業
賽騰股份:半導體缺陷檢測設備
華峰測控:半導體測試設備龍頭
華興源創:國內領先面板檢測廠商,進軍半導體檢測設備
新益昌:國內LED固晶機龍頭企業,Mini LED封裝設備龍頭
3、半導體材料
【硅晶圓/硅片】
滬硅產業:大陸規模最大的半導體硅片制造企業之一
中環股份:規劃了75萬片/月的8英寸拋光片和60萬片/月的12英寸拋光片生產線
中晶科技:分立器件用單晶硅片頭部企業,布局大尺寸硅片
【光刻膠】
晶瑞股份:國內最先一批研制并實現商業化的光刻膠企業
南大光電:子公司獲大基金二期增資,國內通過產品驗證的第一只國產ArF光刻
膠彤程新材:國內唯一可以批量供應KrF光刻膠給本土8寸和12寸的晶圓廠客戶的公司
容大感光:目前光刻膠產品涵蓋的主要領域為平板顯示、發光二極管、半導體芯片等
上海新陽:預計KrF厚膜光刻膠2021年開始實現少量銷售,2022年可實現量產,預計ArF(干式)光刻膠項目在2022年可實現少量銷售,2023年開始量產
【電子特氣】
昊華科技:六氟化硫龍頭
華特氣體:國內氟代烷烴龍頭,光刻氣通過ASML認證
金宏氣體:國內超純氨市場占有率超過50%
南大光電:國內磷烷、砷烷龍頭
雅克科技:電子新材料平臺型企業,布局了球形硅微粉、前驅體和SOD、光刻膠、電子特氣等多個核心電子新材料業務
【CMP拋光材料】
安集科技:國內CMP拋光液龍頭
鼎龍股份:CMP拋光墊放量
八、鋰電設備龍頭上市公司?
1、先導智能:龍頭股,公司2021年實現凈利潤15.85億,同比增長106.47%,近五年復合增長為31.04%;每股收益1.28元。
鋰電設備龍頭,主營鋰電裝備、光伏設備等。寧德時代、LG、松下、Northvolt等國內外一線電池企業都是朋友圈的常客,主要提供消費和動力鋰電設備,在鋰電中段和后段設備具有顯著優勢,并具備整線交付能力。
回顧近3個交易日,先導智能有1天上漲,期間整體上漲0.23%,最高價為59.66元,最低價為64.79元,總市值上漲了2.19億元,上漲了0.23%。
2、杭可科技:龍頭股,2021年報顯示,杭可科技實現凈利潤2.35億,同比增長-36.79%,近五年復合增長為6.82%;毛利率26.25%。
公司由消費鋰電領域順利切入動力鋰電領域,海外已對LG波蘭動力電池工廠進行大批量設備供貨,國內與前十動力電池廠商中的八家有較大規模的合作關系。
回顧近3個交易日,杭可科技有3天下跌,期間整體下跌1.46%,最高價為69.21元,最低價為73.46元,總市值下跌了4.05億元,下跌了1.46%。
北方華創:7月12日消息,北方華創3日內股價下跌8.54%,最新報280.99元,跌6.19%,成交額42.13億元。主營半導體業務;子公司北方華創新能源是我國最早進入鋰電裝備行業的企業,產品包括生產鋰離子電池極片制造用的漿料制備系統、真空攪拌機、涂布機、強力軋膜機、高速分切機等裝備;2017年鋰電設備業務收入1億元,占比4.52%。
雅化集團:7月12日雅化集團晚間復盤消息,7日內股價下跌11.79%,今年來漲幅上漲10.58%,最新報30.8元,跌1.5%,市值為354.99億元。鋰電設備;子公司東莞德瑞為公司新能源鋰電設備生產裝備業務平臺。其主要產品包括消費鋰電池生產線和動力鋰電池生產線上偏后端和裝配段的非標定制設備,如全自動化成機、注液機、卷繞機、包裝機、抽氣機、干燥機、自動上下夾具機、分組機等。
比亞迪:7月12日消息,比亞迪最新報309元,跌4.72%。成交量45.05萬手,總市值為8995.43億元。公司及子公司擬向參股公司東莞市德瑞精密設備有限公司采購鋰電設備,交易金額預計不超4.2億元。
九、電力設備上市公司一覽,電力設備上市公司有哪些?
電力設備相關上市公司有:
長源電力 華電國際
長江電力 大唐發電
華能國際 穗恒運A
國投電力 深圳能源
西昌電力 韶能股份
長源電力等。
十、ct醫療設備上市公司有哪些?
萬東醫療,是CT國內領先品牌,一直致力于醫學影像學產業,同時參股聯影醫療,而聯影醫療是國內CT老大,暫時未上市,預登陸科創板。
東軟集團,CT主要供應商,是第一個實現CT產業化的國產醫療企業,打破了國外的壟斷,目前擁有幾乎所有的CT及核磁檢查設備。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