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的發展歷史(儀器儀表的發展歷史簡述)
一、儀器儀表行業有發展前景嗎?
儀器儀表產業雖然得到了快速發展,但與國外的差距仍然較大,體現在科技創新及其產業化進展緩慢;關鍵核心技術匱乏,低水平重復異常突出;產品穩定性和可靠性長期得不到根本性解決;大量進口對產業發展造成較大不利影響等。
但在儀器儀表行業,國內產品與國外產品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國產儀器儀表還是沒有受到國內市場的青睞,并由于某些原因而制約了行業的發展。但中國有自己的優勢,優勢與劣勢并存,讓我們把劣勢轉化為“動力”,將優勢發展到底。
國內儀器儀表分析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儀器儀表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有10~15年的差距。但在發展中國家里,中國是儀器儀表行業zui大zui齊全、綜合實力zui強的一個國家。
第二,中國的儀器儀表需求量很大,是發展zui快的國家之一。世界上儀器儀表的增長率是3%~4%,中國已連續四年實現20%以上的年增長率,有的產品已經占了全世界的十分之一。
第三,目前,儀器儀表行業是直接與外商競爭的行業,外資在華已進入第三階段。*階段是合資和技術輸出為主,20世紀90年代前后的合資轉成控股為第二階段,現在已進入到以獨資和兼并中國企業為主的第三階段。
第四,一些中低檔產品已具有規模優勢和國際市場競爭力。比如普通數字萬用表等產品占了世界很大產量,家用電度表生產能力占世界的50%.目前,中國已成為電度表、顯微鏡、望遠鏡、溫度計、壓力表、水表、煤氣表、光學元件等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大國,集裝箱檢測設備等產品的出口也開始取得突破。
深入行業探究
在技術上,現有國內中低檔產品大部分可與替代進口產品,大拿產品的可靠性指標,即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與國外產品相比,約相差l一2個數量級。
在測量精度上,現有國內產品與外國產品一般相差1個數量級。因為中國對儀器的基礎技術和制造工藝的研究不夠,一些影響可靠性的關鍵技術,如精密加工技術、密封技術,焊接技術等至今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導致產品,特別是產品的性能不夠穩定和可靠。
在功能上,目前,外國產智能化程度相當高,通過對原始信息的數字處理,更好地排除了外部干擾對信息影響,提高了產品的耐環境性和測量真實性。而國內現有產品智能化程度還較低。
另外,產品的網絡化在國外已經進入實用階段,而我國基本上處在起步階段,從而使產品的性能、功能落后。
二、鄉村發展的歷史?
鄉村發展歷史經歷了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中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國內與國際雙重壓力,主要任務是鞏固新政權與恢復國民經濟。
第二階段:城鄉二元體制全面形成時期
中國政府于1953年推行糧食統購統銷制度,農產品完全由國家掌控,旨在緩和糧食供求矛盾;同時,通過控制農產品形成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
第三階段:改革開放初期
1982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都是社會主義生產責任制;1983年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明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特殊國情相結合的新發展。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離土地所有權與經營權,充分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為農業農村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四階段:民工潮時期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從而出現農業富余勞動力,并逐步向城市與工業部門轉移。
第五階段:統籌城鄉發展時期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統籌城鄉發展,旨在強調農業的基礎性地位。
第六階段:鄉村振興戰略階段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建設,促進城鄉要素的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但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這一結構性矛盾尚未解決,制約農業農村進一步發展、致使城市發展動力不足。
三、美國的發展歷史?
根據美國憲法的規定,美國實行總統制,行政權屬于總統。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職權集中于總統一人。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不對國會負責。總統由每四年舉行一次的大選選出,任期四年,并可連任一次。
美國總統選舉的過程漫長而復雜,主要包括預選、總統候選人提名、競選運動、全國選舉、選舉團投票表決以及當選總統就職儀式。
預選階段通常于大選年2月份的第3個星期二在新罕布什爾州拉開帷幕,到6月份結束。此后,美國民主、共和兩大政黨將分別在全國大多數州選出參加本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在少數不舉行預選的州,則由兩黨的州委員會或代表大會選拔代表。
因新罕布什爾州率先進行預選,其選舉結果對其他各州影響很大。
美國兩大政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通常在7月和8月分別舉行。屆時,參加代表大會的各州代表將投票選出本黨總統后選人,然后通過由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副總統候選人,并正式選舉出競選綱領。
大會往往長達數天,投票上百次。
代表大會結束后,選出的總統候選人即開始在全國展開歷時數月的爭取選票的競選運動,其中包括到各州作競選旅行、廣泛會見選民、發表電視演說、進行電視辯論等。總統候選人為競選而耗費巨資,使盡各種招數。
美國法律規定:在全國選舉時,選民要在大選年的11月第二個星期二到指定地點投票,在兩個總統候選人之間作出選擇。全國選舉還要通過選舉團的投票表決。由于在一個州中獲得選票最多的總統候選人便贏得該州全部選舉人票,因此一般情況下選舉只是例行公事。
四、clot的發展歷史?
CLOT是加拿大著名藝人陳冠希創辦的凝結集團(CLOT Company Limited )的簡稱及該公司旗下潮流服裝品牌名稱。
凝結集團是一個LIFESTYLE的公司,由加拿大著名藝人陳冠希創辦于2003年6月。主要以創作服裝(包括CLOT品牌服裝以及在香港的JUICE店鋪)、策劃PARTY、幫助服裝公司做Consultant等。CLOT品牌服裝是中國第一潮牌,在全球潮流品牌中占有一席之地。
五、波音的發展歷史?
發展沿革創立公司波音公司成立于1916年7月15日,由威廉·愛德華·波音創建,并于1917年改名波音公司(公司原名叫太平洋航空制品公司)。1929年更名為聯合飛機及空運公司。1934年按政府法規要求拆分成三個獨立
六、zippo的發展歷史?
1932年,美國人喬治·布雷斯代,看到一個朋友笨拙地用一個廉價的奧地利產打火機點煙后,為了掩飾那令人尷尬的打火機,聳了聳肩,對他說:"它很實用!"。事后布雷斯代發明了一個設計簡單,不受氣壓或低溫影響的打火機。并將其定名為zippo,這是受當時的另一項偉大的發明--拉鏈(zipper)的啟發,以"它管用"為宗旨而定名的。在四年之后,zippo成功的獲得美國的專利權,并依照它的原始的結構重新設計了靈巧的長方形的外殼,蓋面與機身間以鉸鏈連接,并克服了設計上的困難,在火芯周圍加上了專為放風設計的帶孔防風墻。
四十年代初期,zippo成為美國軍隊的軍需品,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美國士兵很快便喜愛上了它,一打即著及優秀的防風性能在士兵中有口皆碑。 實際上,至今為止的65年中,zippo的外形并沒有發生什么變化,而將這一專利發展的近乎完美。每一次在大風中打開機蓋,點燃火芯的時候,你都會體會到zippo如此獨到的防風設計。
zippo防風打火機最初設計時就考慮到:它可以在任何惡劣的天氣下和你所需要得時候都讓你滿意。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在硝煙彌漫的二戰戰場上,在狂風暴雨中,在沙漠里,乃至任何你需要它的地方,你都會感覺到zippo優良的性能。像所有的zippo打火機一樣,我們的zippo戶外打火機系列具有以下幾大特點:zippo堅硬的外殼可以抵御任何物質的碰撞。一名士兵因為zippo擋住子彈而保住性命,而那支zippo卻依然好用。zippo可以經得起任何浸泡的考驗(即使你的zippo完全被水浸濕,它的火焰也會令你滿意)。當你點燃手中的zippo時,它就會一直燃燒下去。因此,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你的手指幾乎完全麻木的時候,你也可以用它來點燃那救命的篝火。 zippo強勁有力而且安全可靠的火焰得自于它所用的特制的液體燃料(而非丁烷氣體)。因此,在任何惡劣的天氣下,它都可以被輕松地點燃甚至保持長久不熄
七、電影的發展歷史?
十九世紀30年代,電影開始了它的誕生前的技術準備期,也叫做發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于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后,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鐘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鐘,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于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制成功了“攝影槍”,并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制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后,又經過5年的實驗后,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后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制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制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二)1896-1912年,電影從幼年期迅速成為一種藝術 早期的電影,還沒有脫離剛剛誕生的痕跡,它以雜耍和魔幻術的姿態,使人們感到新奇。從《火車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龍出動》、《水龍救火》、《撲滅大火》、《拯救遭難者》等影片,盧米埃爾創造了最早的新聞片、旅游片、紀錄片、喜劇片等影片樣式。盧米埃爾電影最突出的特點是紀實性,它直接拍攝真實的生活,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成為寫實自然主義電影風格的開路先鋒,形成了電影的紀實性傳統。盧米埃爾的生活紀實短片在持續放映了一年半時間以后,人們的興趣就在明顯的減弱,以至最后再也無人問津了,這不能不說是時代的局限和自然主義的局限造成的。但剛起步的困境,并沒有影響電影的大勢所趨,另一位法國電影先驅喬治梅里愛應時而出,他使電影從一種紀實性的“活動照相”(亦稱運動畫面)導向了藝術電影,為電影的發展作出了許多創造性的貢獻。
八、信的發展歷史?
簡稱書信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由于書與材料演變等原因,書信又有許多別名、美稱,下面略舉數端。
簡、柬、札、帖 古時書簡并稱,書籍之類可以稱為簡,書信之類也可稱為簡。書、簡小有不同,書長短并宜,簡則零篇寸擂為多。魏晉以后,“簡”也寫作“柬”。今仍不乏使用。札,是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后用作書信別稱。古代寫在帛上的信則稱帖,如著名書法家鐘繇、王羲之、王獻之的一些雜帖,就是文字簡短、情 意雋永的書信作品。
箋、素、翰 箋是小幅而華貴的紙張,素是白色生絹,古人多有在箋、素上寫書信的;翰是鳥羽,古以羽毛為筆。所以,箋、素、翰常被借指為書信。后來書寫材料有了發展變化,人們仍喜歡用雅箋、素書、華翰等詞,作為書信的美稱。
函 封套叫做函,信一封叫一函,后也用函代指信件。
尺牘 膝,書版。古時書函長約一尺,故名尺牘,亦稱“尺素”、“尺翰”、“尺簡”、“尺紙”、“尺書”,皆泛指書信。
雁足、雁帛、雁書、鸞箋《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于,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單于只得放蘇武歸漢。于是,書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書等代名詞。再如,宋時蜀地善制十色彩箋,箋上隱然有花木麟彎圖案,這樣,書信又多了一個別稱:鸞箋。
八行書 舊時豎式信箋,多用紅線劃分八行,書信也別稱八行書。
此外,如簡札、簡帖、簡牒、簡膝、書尺、書牘,以及音信、音訊、音問、音郵、音翰、音書等,也都用作書信的代稱。再如,稱親筆書信為手書、手札,稱簡短書信為短簡、短書、小書,稱答復的書簡為答記,稱佛家書信為法帖,稱與人斷絕交往的書信為絕交書,稱不署姓名的書信為匿名信,稱誹謗人的匿名書函為飛書、飛文、飛章,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九、excel的發展歷史?
excel的發展史:1985年:推出了EXCEL1
1987年:推出了EXCEL 2?
1990年:推出Excel3
1992年:推出Excel4
1993年:推出Excel5
1995年:推出了Excel 95?
1997年:推出了Excel 97 ,亦稱Excel 8
1999年:推出Excel 2000,亦稱Excel 9
2001年:推出Excel 新品,亦稱Excel 10
2003年:推出Excel 2003,亦稱Excel 11
2006年:推出Excel 2007,亦稱Excel 12
2010年:推出Excel 2010,亦稱Excel 13
十、陀螺的發展歷史?
陀螺在我國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宋朝時,嬪妃宮女中流行一種叫做“千千”的游戲,這是一種類似手捻陀螺的貴族游戲。
“千千”是一種針形物體,約三公分長,放在象牙做的圓盤中,通過手捻使其旋轉,誰的千千轉得時間長,誰就是勝者,這是早期的手旋陀螺。 現在的一些手旋陀螺是用橡果做的,在橡果蓋中心插人一根筆直的細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細棍的一端,迅速一捻,使其落在平面上旋轉,看誰轉得時間長。
明朝劉侗在《帝京景物略》記載有童謠:“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死,踢毽子。”且附有具體玩法。可見陀螺已成為當時很常見的玩具,和現在的鞭旋陀螺已經沒什么區別。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