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飲用水污染有哪些主要指標
日常飲用水污染有哪些主要指標
這個是搬資料的題,我也只能回答一部分,我先將會用的資料羅列一下,建議你看一下這些資料,肯定會比我說的更有收獲,如下: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
《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補本)》
《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
回答你的問題,水污染的常規指標有臭味、水溫、渾濁度、pH值、電導率、總溶解性固體(TDS)、懸浮性固體(SS)、總氮、生化需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錳法)、總有機碳(TOC)、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等,關于飲用水而言,差不多也是這些內容,可以參看一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其中沒有水溫、SS和生化需氧量。至于超標會有什么的影響,內容太多,我就不搬了,建議看一下《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對于每個參數都有講測量意義和危害。
你實驗室的配置不錯,能完成很多測試項目。根據對《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各參數項測量方法的統計。
重量法7項
容量法35項
分光光度法63項
熒光光度法3項
原子吸收法24項
火焰光度法2項
原子熒光法3項
電極法5項
極譜法9項
離子色譜法6項
氣相色譜法11項
液相色譜法1項
其他11項
這里面有重復的,比如氨氮測量,可以用化學滴定法,也可以用氣相色譜法。
關于第二個問題,你可以參考《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同時根據開采和污染情況,增加該地區特殊污染物的檢測項。這個我不懂,就不多說了。
如何判斷飲用水是否受到糞便污染?用什么方法檢測?判斷標準如何?
生活飲用水受糞便污染最直接的指標肯定是大腸桿菌的數量,當然糞便中肯定含有COD、BOD等指標,不過大腸桿菌的數量已經足夠說明問題。
其中的標準是《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
大腸桿菌的監測方法有相關的標準:
大腸菌群測定的操作細則
大腸菌群系指一群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需氧和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該菌主要來于人畜糞便,故以此作為糞便污染指標來評價食品的衛生質量,推斷食品中有否污染腸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腸菌群數系以100mL(g)檢樣內大腸菌群最可能數(MPN)表示。
1 設備和材料
1.1 溫箱:36±1℃。
1.2 冰箱:0~4℃。
1.3 恒溫水浴 :44.5±0.5℃。
1.4 天平。
1.5 顯微鏡。
1.6 均質器或乳缽。
1.7 平皿:直徑為90mm。
1.8 試管。
1.9 吸管。
1.10 廣口瓶或三角燒瓶:容量為500mL。
1.11 玻璃珠:直徑約5mm。
1.12 載玻片。
1.13 酒精燈。
1.14 試管架。
2 培養基和試劑
2.1 乳糖膽鹽發酵管:按GB 4789.28中4.9規定。
2.2 伊紅美藍瓊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25規定。
2.3 乳糖發酵管:按GB 4789.28中4.10規定。
2.4 EC 肉湯:按GB 4789.28中4.11規定。
2.5 磷酸鹽緩沖稀釋液:按GB 4789.28中3.22規定。
2.6 生理鹽水。
2.7 革蘭氏染色液:按GB 4789.28中2.2規定。
3 操作步驟
3.1 檢樣稀釋
3.1.1 以無菌操作將檢樣25mL(或g)放于有225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滅菌玻璃瓶內(瓶內予置適當數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缽內,經充分振搖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固體檢樣最好用均質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處理1min,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3.1.2 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試管內,振搖試管混勻,做成1:100的稀釋液。
3.1.3 另取1mL滅菌吸管,按上條操作依次做10倍遞增稀釋液,每遞增稀釋一次,換用1支1mL滅菌吸管。
3.1.4 根據食品衛生標準要求或對檢樣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三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3管。
3.2 乳糖發酵試驗
將待檢樣品接種于乳糖 膽鹽發酵管內,接種量在1mL以上者,用雙料乳糖膽鹽發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單料乳糖膽鹽發酵管。每一稀釋度接種3管,置36±1℃ 溫箱內,培養24±2h,如所有乳糖膽鹽發酵管都不產氣,則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陰性,如有產氣者,則按下列程序進行。
3.3 分離培養
將產氣的發酵管分別轉種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36±1℃ 溫箱內,培養18-24h,然后取出,觀察菌落形態,并做革蘭氏染色和證實試驗。
3.4 證實試驗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腸菌群菌落1-2個進行革蘭氏染色,同時接種乳糖發酵管,置 36±1℃溫箱內培養24±2h,觀察產氣情況。凡乳糖管產氣、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的無芽胞桿菌,即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陽性。
3.5 報告
根據證實為大腸菌群陽性的管數,查MPN檢索表,報告每100mL(g)大腸菌群的MPN值。
4 糞大腸菌群(faecal coliform)
4.1 用接種環將所有產氣的乳糖膽鹽發酵管培養物(見3.2條)轉種于EC肉湯管內,置44.5±0.2℃水浴箱內(水浴箱內的水面應高于EC肉湯液面),培養24±2h,經培養后,如所有EC肉湯管均不產氣,則可報告為陰性;如有產氣者,則將所有產氣的EC肉湯管分別轉種于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 培養18-24h,凡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則證實為糞大腸菌群陽性。
4.2 結果報告
根據證實為糞大腸菌群的陽性管數,查MPN檢索表,報告每100mL(g)糞大腸菌群的MPN值。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