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學生態監測系統
地學生態監測系統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1)土地狀況的監測與評估
其中包括在地理信息系統支持下,應用遙感技術定期、快速提供土地狀況,分析土地的時空變化和土地承載力。
2)水資源狀況的調查、監測與評估
水資源短缺是人類在21世紀面臨的一個普遍而嚴重的問題。在地理信息系統支持下,應用遙感技術調查和監測河流、湖泊、冰雪和濕地的狀況和變化是進行水資源管理和制定治理規劃的科學依據。
3)自然災害的監測與評估
遙感技術在減少自然災害和對災害進行評估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美國氣象衛星的投資為3億美元,應用效益達20億美元,投資效益比為1:7;原蘇聯遙感的投資效益比達1:10。
4)生物量變化監測
生物量變化是生態環境變化的重要指標,也是全球變化的重要內容。生物量變化監測包括主要農作物產量、草場生物量和海洋生物量的預測與評估、農產品供需狀況的分析以及生物量結構變化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等。
5)全球環境變化監測
當前,整個世界面臨著緊迫的環境問題。如臭氧洞的出現與擴大、溫室效應、厄爾尼諾現象、氣象異常及災害、酸雨和荒漠化等。它們極大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全球環境問題已遠遠超出任何單一學科的研究領域。它們是地球系統各組成部分(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的相互作用,以及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地球系統的整體行為。這當中,人類的活動日漸增強。人類的活動導致了地球植被變化,土地荒漠化,氣候變化和大氣中主要微量氣體含量分布的變化。人類活動是全球變化中最活躍、最具全球意義的因子。在這里,衛星遙感預測與科學數據庫的建立在全球變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徐冠華,1995)。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