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精準農業使用的是gps技術還是3s
3S都需要使用。
精準農業由十個系統組成,即全球定位系統、農田信息采集系統、農田遙感監測系統、農田地理信息系統、農業專家系統、智能化農機具系統、環境監測系統、系統集成、網絡化管理系統和培訓系統。
1、全球定位系統GPS。精準農業廣泛采用了GPS系統用于信息獲取和實時的準確定位。為了提高精度廣泛采用了 DGPS(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技術,即所謂“差分校正全球衛星定位技術”。它的特點是定位精度高,根據不同的目的可自由選擇不同精度的GPS系統。
2、地理信息系統GIS。精準農業離不開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技術支持,它是構成農作物精準管理空間信息數據庫的有力工具,田間信息通過GIS系統予以表達和處理,是精準農業實施的重要一步。
3、遙感系統 RS。遙感技術(Remote Sensing)是精準農業田間信息獲取的關鍵技術,為精準農業提供農田小區內作物生長環境、生長狀況和空間變異信息的技術要求。
4、作物生產管理專家決策系統。它的核心內容是用于提供作物生長過程模擬、投入產出分析與模擬的模型庫;支持作物生產管理的數據資源的數據庫;作物生產管理知識、經驗的集合知識庫;基于數據、模型、知識庫的推理程序;人機交互界面程序等。
5、田間肥力、墑情、苗情、雜草及病蟲害監測及信息采集處理技術設備。
6、帶GPS系統的智能化農業機械裝備技術。如帶產量傳感器及小區產量生成圖的收獲機械;自動控制精密播種、施肥、灑藥機械等等。
其核心是建立一個完善的農田地理信息系統(GIS),可以說是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全面結合的一種新型農業。精準農業并不過分強調高產,而主要強調效益。它將農業帶入數字和信息時代,是21世紀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傳統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生物遺傳育種技術,以及化肥、農藥、礦物能源、機械動力等投入的大量增加而實現。由于化學物質的過量投入引起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下降,高能耗的管理方式導致農業生產效益低下,資源日顯短缺,在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這種管理模式顯然不能適應農業持續發展的需要。[1]
GIS
編輯
地理信息系統(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作為用于存儲、分析、處理和表達地理空間信息的計算機軟件平臺,技術上已經成熟。它在“精準農業”技術體系中主要用于建立農田土地管理,土壤數據、自然條件、作物苗情、病蟲草害發生發展趨勢、作物產量的空間分布等的空間信息數據庫和進行空間信息的地理統計處理、圖形轉換與表達等,為分析差異性和實施調控提供處方信息。它將納入作物栽培管理輔助決策支持系統,與作物生產管理與長勢預測模擬模型、投入產出分析模擬模型和智能化農業專家系統一起,并在決策者的參與下根據產量的空間差異性,分析原因、作出診斷、提出科學處方,落實到GIS支持下形成的田間作物管理處方圖,指導科學的調控操作。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