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檢測是什么?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PM2.5檢測是由美國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為了更有效地監測隨著工業化日益發達而出現的、在舊標準中被忽略的對人體有害的細小顆粒物。PM2.5指數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測控空氣污染程度的指數。
PM2.5是怎樣監測的
原發布者:星空小優
PM2.5的幾種檢測方法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科學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氣中這種顆粒的含量,這個值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由細顆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塵暴更大。 重量法將PM2.5直接截留到濾膜上,然后用天平稱重,這就是重量法。但是濾膜并不能把所有的PM2.5都收集到,一些極細小的顆粒還是能穿過濾膜。只要濾膜對于0.3微米以上的顆粒有大于99%的截留效率,就算是合格的。損失部分極細小的顆粒物對結果影響并不大,因為那部分顆粒對PM2.5的重量貢獻很小。重量法測量PM2.5濃度普遍采用大流量采樣器,原理為采樣泵抽取一定體積的空氣進入切割器,將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30μm的顆粒物切割分離,PM2.5顆粒隨著氣流經切割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稱重的濾膜上。根據采樣前后濾膜的質量差及采樣體積,計算出PM2.5的濃度。重量法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驗證其它方法是否準確的標桿。重量法大流量采樣器測量PM10的缺點是人工工作量大,濾膜采樣前后需實驗室烘干稱重,人工換紙和取樣,手工計算PM10的濃度,自動化程度低,不適合進行遠距離監測,且取日均值時需連續采樣12小時以上,不能反映PM10濃度的短時間變化情況,不能對沙塵暴等惡劣天氣的變化進行實時反映。其優點是成本較低。重量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