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所指水體分類有哪些
環境監測的水體主要包括:
廢水監測、污水監測;
生活飲用水監測、純凈水檢測、礦泉水檢測;
中水監測、實驗室用水檢測;
海水監測、地表水監測、地下水監測;
養殖水檢測、農業灌溉水檢測;
冷卻水檢測、循環水檢測、鍋爐水檢測。
cod測定儀國標測定方法?
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簡稱COD)是水環境監測中最重要的有機污染綜合指標之一,它可用以判斷水體中有機物的相對含量,其作用與醫生以體溫判斷人的一般健康狀況有點相似,因而它并不是單一含義的指標。對于河流和工業廢水的研究及污水處理廠的效果評價來說,是一個重要而易得的參數[1]。化學需氧量是指水體中易被強氧化劑氧化的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氧化劑的量,結果折成氧的量,以mg/L計。它是表征水體中還原性物質的綜合性指標。除特殊水樣外,還原性物質主要是有機物,組成有機化合物的碳、氮、硫、磷等元素往往處于較低的化合價態。在自然界的循環中,有機化合物在生物降解過程中不斷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而造成氧的損失,從而破壞水環境和生物群落的生態平衡,并帶來不良影響。從而確定了COD在水環境監測中的地位。在上世紀末,化學需氧量這項綜合指標在我國水環境管理和工業污染源普查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是國家環保總局規定的污染物總量控制主要指標之一。
目前國內COD分析方法主要依據于1989年制定的國家標準GB11914-89(簡稱國家標準)[2],該標準是在ISO6060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多家實驗室的驗證比對,最終確定的。最近又頒布了環保行業標準HJ/T399-2007《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快速消解 分光光度法》(簡稱行業標準)[3],該標準方法在《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4]的“快速密閉催化消解法(含光度法)”的基礎上,參考歐美和國際相關研究成果及標準,結合國內外發展狀況,在取得大量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開展比較研究及試驗驗證工作,建立了滿足我國水環境監測需要的行業標準監測分析方法。現就此方法與過去的國家標準進行對比分析。
1. 原理
兩個標準的原理基本是一樣的,即在水樣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鉻酸鉀溶液,并在強酸介質下以銀鹽作催化劑對還原性物質進行氧化消解,水樣中的溶解性物質和懸浮物所消耗的重鉻酸鹽相對應的氧的質量濃度。重鉻酸鉀屬于比較強的氧化劑,在酸性條件下具有較高的氧化電極電位:
在國家標準的COD測定條件下,條件電極電位能達到1.546V。
這兩個方法除消解的反應條件有不同之外,最終的檢測方法也不一樣。國家標準的測定采用化學滴定法,即以試亞鐵靈為指示劑,用硫酸亞鐵銨溶液滴定水樣中未被還原的重鉻酸鉀,由消耗的硫酸亞鐵銨的量換算成消耗氧的質量濃度。行業標準的測定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濃度時在 600nm處測定試樣中被還原的重鉻酸鉀產生的Cr3+的吸光度,低濃度時在440nm處測定未被還原的重鉻酸鉀產生的Cr6+和被還原的重鉻酸鉀產生的Cr3+的總吸光度。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