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對學習與發展的作用?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很大程度上緣于望子成龍的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緣于迎合家長心理預期的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小學化”。當然,《指南》也是為了幫助一些缺乏兒童教育常識的家長能夠掌握一定的科學的兒童教育常識。《指南》希望能夠讓家長對孩子成長一個科學、合理的期望。
??
按常理,只要家長能夠按照《指南》的指引,確實能夠“調教”出一個符合教育規律的孩子。問題是,在“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當前家長的一種普遍心理時,《指南》能否起到指南的作用,就存在一個大大的問號。
事實上,很多家長并非不是不懂得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小學化”是“拔苗助長”,但是在別的孩子都這么學的情形下,家長不得不接受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小學化”的事實,甚至還要強迫幼兒園這么干。
??家長明知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小學化”是催熟孩子的“毒門武器”,卻還要接受,這種現狀不是一紙科學味十足的《指南》所能解決的。
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很難破除,這是由產生這種心理的教育環境、社會環境所決定的。因此,希望一紙《指南》就能任何強求家長要理性對孩子提出合理期望的呼聲都只能是一廂情愿。
??如果有一天,所有幼兒園都不再有“小學化”的教學內容,如果有一天,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小學化”不再受到家長青睞,如果有一天,幼兒園不再以藝術教育為特色來招攬生源,家長“拔苗助長”的心理才會不再“生長”。而這些,都不是《指南》所能做到的。
2。 《指南》的頒布有著深刻的內涵和現實意義,是一種新型兒童觀、教育觀和學習觀的彰顯,是對幼兒發展的一種人文關懷。
??因此,如何在實踐層面貫徹與落實《指南》應該成為迫在眉睫的議題。威爾遜曾說過,執行憲法比制定一部憲法更重要、更困難。威爾遜此言強調政策執行的困難以及政策執行的重要性,再好的政策法規文件如果沒有有效的執行,也只是形同虛設、束之于高閣的理想而已。幼兒園教師作為《指南》執行和貫徹的重要主體,其對《指南》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關乎《指南》能否落到實處的關鍵。
??
3。(1)注重過程管理。將家長學校工作納入幼兒園常規工作,期初認真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并扎實地完成。
(2)健全管理機構。成立新一屆家長委員會,召開家委會,進一步加強與委員們的聯系,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研究當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動態,商討辦好家長學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時反饋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長對學校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協調并參與學校管理,進一步提高管理的實效。
??
(3)完善各項制度。逐步制定、修改、完善家長學校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優秀家長、優秀家園聯系欄的評比標準;優質課、優秀家教論文的評比標準;班級網頁中家園互動的評比標準以及獎勵、考核制度等,使家長學校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
。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