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
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
這個問題比較偏哈,我在一家專門做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的機構網站上找到了這個名詞解釋,看能不能幫到你。這家機構叫天鑒檢測,查了下,是國內這個領域較為知名的,權威性較高的機構。
用人單位在生產和工作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對工人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因素,為了保護工人,防止產生職業病,我國制定了《職業病防治法》,并且安監總局也制定了《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從法律條文上明確規定有危害因素的企業必須由具備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檢測與評價,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
哪些單位必須做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
必須做的有很多,下面就列舉一二。
1.粉塵類:
煤塵、石棉塵、滑石塵、水泥塵、陶瓷塵、鋁塵、電焊煙塵、鑄造粉塵等各種粉塵;
2.物理因素:
高溫、異常氣壓、振動、微波、噪音、高頻等物理因素;
3.化學物質類;
4.生物因素。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的種類?
許多生產企業主一時還分不清檢測與評價的區別,不知道這里面還分為幾種類型。目前主要有三類四項。一大類是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分為預評價、控制效果評價、現狀評價三項。一大類是日常檢測與評價。這幾項都是分別做的,不可混同。
評價機構需要具備什么資質?
必須具備省衛生廳頒發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證書,證書的服務項目根據上面分的種類有三項,其中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又分為甲級、乙級、丙級三種。甲級可在全國范圍內為用人單位做檢測評價,乙級可在所在省范圍內開展工作,而丙級只能在所在地市級范圍內工作。天鑒檢測是目前少數獲得三項資質的機構之一。
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病。比如說,用多鼠標的,可能會有鼠標手的問題出現。所以,要根據不同的職業進行不同的檢查。
什么是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職業病危害因素評價?
首先,我們先區分一下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職業病危害因素評價和環境檢測、環境評價的區別。
廣義上講環境檢測、評價包括報告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但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所講的是狹義上的概念。前后兩者政府監管智能部門不一樣。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職業病危害因素評價目前受國家衛健委監管(2018年3月份前曾經受安監局監管),服務于生產企業生產現場(包括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其他場所,例如:實驗室、土木工程、餐飲等)――車間或工作場所內的工人工作接觸環境的環境檢測、評價等相關事宜,最終服務于企業生產(所有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人)員工健康監管和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保護,服務于政府監管,服務于健康中國偉大事業等。
后者環境檢測、評價在狹義上講是生態環境局(曾叫環保局)監管,檢測或評價有三廢(如:廢水、廢氣等)排放等企業的三廢等檢測或評價等服務,而最終服務于大眾生活或工作的健康環境檢測或評價服務,服務于大眾環境監管等,服務于青山綠水、金山銀山偉大事業等。
下面是針對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職業病危害因素評價的祥講: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是指通過對職業活動中存在或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識別、檢測,并結合現場職業衛生學調查資料,對工作場所衛生防護設施情況、個體防護用品使用情況、勞動者作業情況以及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情況等進行的綜合評價,服務于健康中國偉大事業。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類別包括以下三類:
1. 評價檢測
適用于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等,為職業病危害源頭控制提供依據。
2. 定期檢測
適用于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檢測,了解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現狀,為職業病危害評價和治理提供依據。
3. 日常檢測
適用于對工作場所發生職業危害事故時等,進行的緊急采樣監測,掌握意外事故發生的規律,為制定預防和控制事故的發生提供科學依據。
用人單位應把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結果應存入職業衛生檔案,并將工作場所存在職業病目錄所列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時向所在地職業衛生監督部門申報危害項目。檢測與評價結果應及時向勞動者公示,公示內容包括檢測地點、檢測日期、檢測項目、檢測結果、職業接觸限值、評價等。
預知更詳細可以咨詢華測檢測認證集團北京有限公司王輝來
二、職業衛生 放射主要檢測什么
職業衛生主要檢測與職業接觸(環境)有關相關有害物質,以及溫度、噪音等測定。放射衛生主要檢測射線強度、范圍以及人體所受射線劑量。通過檢測,判定是否符合職業衛生與放射衛生相關技術標準。
工頻電場
個人劑量 射線強度什么的。
三、職業衛生是什么
職業衛生標準是以保護勞動者健康為目的,對勞動條件(工作場所)的衛生要求做出的技術規定,是實施職業衛生法律、法規的技術規范,是衛生監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據。
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對員工造成危害的因素,所以有的企業會做職業衛生檢測,因為有國家標準的限值,所以可以檢測看是否達標,然后出具一份合格的報告,避免以后員工得職業病。
擴展資料
職業安全衛生的適用性:
審核規范適用于任何規模和類型的用人單位,并適用于各種地理、文化和社會條件。因此,審核規范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不同的用人單位可以審核規范為一般原則,根據其自身情況實現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要素的要求,使用人單位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更好地滿足其安全健康管理的實際需要。
1、職業安全衛生(國內稱“勞動安全衛生”、“勞動保護”)是安全科學研究的主要領域之一,通常是指影響作業場所內員工、臨時工、合同工、外來人員和其他人員安全與健康的條件和因素。
2、美國、日本等國均采用這種說法并且設有相應的管理機構和法規體系,如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局及職業安全衛生法。前蘇聯、德國和我國等則將之稱為勞動保護(Labor Protection),并將之定義為:
為了保護勞動者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勞動條件、預防工傷事故及職業病,實現勞逸結合和女職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種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的總稱。
拓展資料:
職業安全衛生的適用性:
審核規范適用于任何規模和類型的用人單位,并適用于各種地理、文化和社會條件。因此,審核規范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不同的用人單位可以審核規范為一般原則,根據其自身情況實現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要素的要求,使用人單位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更好地滿足其安全健康管理的實際需要。
職業安全衛生(國內稱“勞動安全衛生”、“勞動保護”)是安全科學研究的主要領域之一,通常是指影響作業場所內員工、臨時工、合同工、外來人員和其他人員安全與健康的條件和因素。
美國、日本等國均采用這種說法并且設有相應的管理機構和法規體系,如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局及職業安全衛生法。前蘇聯、德國和我國等則將之稱為勞動保護(Labor Protection),并將之定義為:
為了保護勞動者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勞動條件、預防工傷事故及職業病,實現勞逸結合和女職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種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的總稱。
拓展資料:
職業衛生研究的是人類從事各種職業勞動過程中的衛生問題,它以職工的健康在職業活動過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為目的,其中包括勞動環境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以及防止職業性危害的對策。
只有創造合理的勞動工作條件,才能使所有從事勞動的人員在體格、精神、社會適應等方面都保持健康。只有防止職業病和與職業有關的疾病,才能降低病傷缺勤,提高勞動生產率。
因此,職業衛生實際上是指對各種工作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所致損害或疾病的預防,屬預防醫學的范疇。
參考資料:職業衛生―百度百科
職業衛生標準是以保護勞動者健康為目的,對勞動條件(工作場所)的衛生要求做出的技術規定,是實施職業衛生法律、法規的技術規范,是衛生監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據。
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對員工造成危害的因素,所以有的企業會做職業衛生檢測,因為有國家標準的限值,所以可以檢測看是否達標,然后出具一份合格的報告,避免以后員工得職業病。
資料拓展
衛生監護主要內容有以下四點:
1、職業衛生教育與培訓:用人單位應對從業人員上崗前、在崗期間進行定期職業安全衛生知識培訓,使他們了解并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正確地使用防護設備、個人防護用品等,了解從業人員依法享有的職業衛生權利。
2、職業健康檢查主要包括:①上崗前的健康檢查;②接觸危害因素從業人員的定期健康檢查;③離崗時健康檢查;④用人單位發生分合、解散、破產時,應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工人進行健康檢查。
3、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用人單位應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檔案內容包括:
①從業人員職業史、既往史;
②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③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④職業病診療等有關健康資料。
4、職業健康監護信息管理
健全的職業健康監護信息管理制度,有利于早期發現疑似職業病病人,對保護從業人員的健康有重要意義。
職業衛生研究的是人類從事各種職業勞動過程中的衛生問題,它以職工的健康在職業活動過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為目的,其中包括勞動環境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以及防止職業性危害的對策。
職業衛生又稱勞動衛生,廣義講兩者是同義詞,都是指以職工的健康在職業活動過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為目的的工作領域,以及在法律、技術、設備、組織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應措施.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勞工組織(ILO)以及多數國家,用“職業衛生與安全”來概括這項工作。
職業衛生服務的內容
職業衛生服務主要是通過向職工提供職業衛生服務和向雇主提供咨詢來保護和促進職工健康,改善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從整體上維護職工健康。職業衛生服務內容包括:
1、工作環境監測,以判定和評價工作環境和工作過程中影響工人健康的危害因素的存在、種類、性質和濃(強)度;
2、作業者健康監護,包括就業前健康檢查、定期檢查、更換工作前檢查、脫離工作時檢查、病傷休假后復工前檢查和意外事故接觸者檢查等;
3、高危和易感人群的隨訪觀察;
4、收集、發布、上報和傳播有關職業危害的判別和評價資料,包括工作環境監測、作業者健康監護和意外事故的數據;
5、工作場所急救設備的配置和應急救援組織的建立;
6、安全衛生措施,包括工程技術控制和安全衛生操作規程;
7、估測和評價因職業病和工傷造成的人力和經濟損失,為調配勞動力資源提供依據;
8、編制職業衛生與安全所需經費預算,并向有關管理部門提供;
9、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
10、與作業者健康有關的其它初級衛生保健服務,如預防接種、公共衛生教育等;
11、職業衛生標準的制訂和修訂,職業健康質量保證體系、職業衛生管理體系及檢驗和服務機構的資質認證和管理。
擴展資料:
職業衛生研究的是人類從事各種職業勞動過程中的衛生問題,它以職工的健康在職業活動過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為目的,其中包括勞動環境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以及防止職業性危害的對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