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氏濁度單位(MCF)到底是個什么概念
麥氏濁度標準(0.5號)
(1) 將0.5mL 0.048mol/L的BaCL2 (1.175%w/v BaCL2·2H2O)加到99.5mL 0.18mol/L (0.36N)的H2SO4(1%v/v)中并不斷攪動以維持混懸狀態。
(2) 按每管4-6mL將硫酸鋇懸液分裝于帶懸蓋的管子中,管子尺寸應與培養或稀釋接種菌所用的管子一致。
(3) 這些管子應密封并貯存于室溫避光處。
(4) 每次使用前,應將濁度標準管置于旋轉混勻器上劇烈振動,目測其外觀濁度應均勻一致。若有大顆粒出現,此標準管應更換。
(5) 使用前核實其正確濃度,每個月都應證實或更換。濁度標準的正確濃度應使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核實。該分光光度計光徑為1cm,并配有合適的比色杯。0.5號麥氏標準管在625nm處的吸光度值應為0.08-0.10。
麥氏比濁儀 酶標儀 哪個更精確 細菌
這兩個儀器是完全不同的,麥式比濁儀是測量一定范圍內的細菌懸液的麥氏比濁度,并不能反映是什么細菌或細菌的精確數量有多少。酶標儀一般是對抗原抗體進行半定量的檢查。所以兩者之間并沒有可比性,它們的應用范圍也是不同的。
麥氏比濁法
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中,麥氏比濁法常用于細菌鑒定、藥敏實驗前配置菌液時大致判斷菌液濃度的一種方法,通常認為,如將配菌液濃度配成0.5麥氏比濁管時,相當于1.5×108細菌數/ml,由于方法本身就是一種估計的方法,所以盡管不同細菌大小差異很大,除了真菌孢子,細菌的差別不大,結果不會有影響。但是,標準比濁管的濃度,是藥敏實驗結果的影響因素之一。
K-B法藥敏試驗時接種物配制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肉湯增菌法(對數生長法),是用接環挑取3-5個細菌菌落入肉湯增菌管中進行增菌4-6小時,然后用生理鹽水或肉湯對增菌管中的培養物進行稀釋校正使其濃度達到0.5麥氏比濁標準(因為經過增菌培養其培養物濃度一般都高于此標準)。第二種方法是直接菌落法:從孵育18-24小時的非選擇性培養基上,挑取3-5菌落,直接用肉湯或鹽制成懸液作為接種,然后將濁度調整至0.5麥氏比濁標準。此法是檢測苛養菌(如嗜血桿菌、淋病奈瑟菌和鏈球菌)和潛在的對甲氧西林耐藥的葡萄球菌的推薦方法。
0.5麥氏比濁管配制方法:
0.048M
BaCL2
(1.17%
W/V
BaCL2
.
2H2O)
0.5ml
0.36N
H2SO4
(1%,
V/V)
99.5ml
將二液混合,置螺口試管中,放室溫暗處保存。用前混勻。有效期為6個月。
應用時,可目測或使用比濁儀即可。
先弄清原理,再分析就知道了
深圳WGZ-2-XJ細菌濁度計分析儀在使用前需要調整菌液濃度嗎?
可用于測定待鑒菌株懸液中細菌濃度。本儀器采用麥氏濁度標準溶液進行標定,采用麥氏濁度單位。直接顯示麥氏單位濁度值。主要適用于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生物制品、檢疫機構及科研機構的細菌菌液濃度測定。--
產品特點
?(深圳)微電腦,觸摸式鍵盤,LCD背光液晶顯示屏,標準串行RS232數據通訊接口
?(博)讀數響應自動平衡或在期望的時間間隔內自動采集數據,可有效穩定讀數
?(大)快捷設置平均測量模式,以最短的時間得到正確的數據,可測不穩定水樣
?(精)內置時鐘記憶儲存系統,能夠長期儲存和調用最近校正值及測量數據
?(科)多種測量模式測量單位可供選擇,特制高強度光源,運行時間長達10萬小時
?精確的光路系統,可靠的定位結構,有效的色度補償,直讀細菌濁度值 技術指標 最小示值 0.001MCF 測量范圍 0~6 MCF(麥氏濁度單位)1MCF=3×108CFU/ml 示值誤差 ±6%(±5%F.S) 重復性 ≤0.5% 零點漂移Zero draft ±0.5% F.S 特點 細菌濁度分析直讀(MCF)麥氏濁度單位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