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驗收現在具體是什么樣的程序
一、環評驗收現在具體是什么樣的程序
1 請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環境監測
2按照環保部門要求提交驗收申請
3環保部門現場進行驗收考察
4驗收整改完成后,環保部門出具驗收批復
二、找杭康衛生檢測技術公司做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檢測有什么流程嗎
接受委托→
簽訂合同 → 提交相關資料→ 開展現場采樣、進行實驗室檢測→編制檢測報告→付款→ 提交報告??
三、什么是環境檢測,詳細說明下
環境檢測和治理,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新興行業。而走入室內環境檢測治理的經理人員面對新興行業,無論是市場運作,還是檢測標準、檢測流程,行業的職業特點,以及治理產品或施工方法都要從頭開始。而參加系統的專業培訓是最有效的途徑。 環境檢測的介質對象大致可分為水質檢測、空氣檢測、土壤檢測、固體廢物檢測、生物檢測、噪聲和振動檢測、電磁輻射檢測、放射性檢測、熱檢測、光檢測、衛生(病原體、病毒、寄生蟲等)檢測等。
四、杏鮑菇的環境檢測怎么做怎么做出結果快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大陸的杏鮑菇栽培研究始于1993年。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首次從臺灣引進原產自歐洲的杏鮑菇菌株,之后并在全國性刊物上發表了有關杏鮑菇生物學特性與栽培研究的多篇文章,為我國杏鮑菇的栽培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近年來國內杏鮑菇的生產發展十分迅速,已從季節性栽培向工廠化栽培轉變。但是,在工廠化生產杏鮑菇發展中,逐漸發現:杏鮑菇工廠化栽培技術穩定性依然不夠。大多數廠家對杏鮑菇的生物學特性沒有充分了解,對其子實體發育過程的溫度,濕度,風速,光照之間在不同發育階段的主要矛盾捉不住。同時,在進行環境調控的過程,單一的利用制冷機、軸流風機等高耗能措施來創造適宜杏鮑菇生長的環境,也顯著的增加了其生產成本,不利于杏鮑菇工廠化生產的發展。
為此,本文將單從溫度控制角度進行試驗,來了解工廠化生產杏鮑菇的管理措施,并為杏鮑菇的工廠化生產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二、理論依據
食用菌的工廠化栽培是指采用工業化的技術手段,在相對可控的環境設施條件下,組織高效率的機械化、自動化作業,實現食用菌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周年化生產。溫度是任何生命體生長發育的主要因子之一,也是食用菌栽培和工廠化生產的首要考慮因子。有效的利用機械、材料以及適時管理是實現溫度調控的關鍵。
大量研究表明:溫度的高低從根本上是取決于太陽輻射,在現有食用菌的工廠化栽培模式中,大都選擇在類似于冷庫的車間內進行食用菌生產的,這主要是由于食用菌的菌絲生長幾乎不需要光照,并且喜歡溫度較低的環境,同時,食用菌的工廠化生產是一種密集型的產業,在單位土地面積上,進行高效生產,即單位面積上的菌袋數量要大的多。所以,決定食用菌菇房的溫度主要有地溫和菌袋本身的溫度,有效的進行隔熱和散熱是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上溫度調控的關鍵,隔熱主要通過選擇熱阻值大的材料作為墻體,散熱主要是通過制冷機作業完成。此外,我們調控溫度的方式還有,通風和加濕,通風即進行菇房內外的空氣交換,也是有效調控菇房內溫度的手段之一,加濕則是指要通過加入一定量的水,通過水蒸發吸熱來進行小幅度的調節。
三、實驗目標
1.找到最佳的保溫材料做墻體;2.選擇適合的制冷機,并且確定制冷時間;3.確定通風手段、加濕手段的有效實施。最終確定在不同地域,工廠化生產杏鮑菇的最佳溫控模式。
四、實驗內容
(一)不同保溫材料保溫效果的研究
(二)杏鮑菇菌袋的溫度變化研究
(三)通風對菇房內溫度的影響
(四)加濕對菇房內溫度的影響
(五)保溫材料、通風、加濕及機械制冷的組合優化
五、實驗方法及手段
(一)不同保溫材料保溫效果的研究
1.不同保溫材料的隔熱性能測定
用不同的保溫材料制成一個50cm3的盒子,里面放置溫度探測儀,并將其顯示器置于外面,同時測定其外界溫度,根據其溫度差來確定其保溫效果。
2.不同保溫材料的儲熱性能的測定
設置不同的外界溫度,檢測上述盒子里溫度變化幅度,即測定各個溫度處理下的10 min 內的溫度差值,溫度設置6個處理,即5℃、10℃、15℃、20℃、25℃、30℃,最后確定其保溫材料的儲熱性能。
(二)杏鮑菇菌袋的溫度變化研究
1.測定杏鮑菇菌袋的溫度變化曲線
在外界溫度相對溫度的情況下,持續測定整個發菌期30d的菌袋溫度變化值,描述菌袋溫度變化情況。
2.不同杏鮑菇菌袋數量對溫度變化的影響
在外界溫度溫度條件溫度的情況下,測定10袋、30袋、50袋、70袋、90袋的溫度變化,表述溫度與菌袋數量的相關性。
(三)通風對菇房內溫度的影響
1.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的對溫度的影響
在已設定的菇房那個內,進行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檢測不同通風方式的降溫效果。
2.通風口位置對菇房溫度的影響
在菇房的上、下、中3個位置設置40cm2的通風口,分別檢測不同通風方式下的不同位置下通風口的對菇房內溫度變化的情況。做2因素試驗設計。
3.通風時間對菇房溫度的影響
分別設置30min、1h、2 h、 4 h四個水平,檢測其降溫結果,要保證外界溫度條件的穩定。
(四)加濕對菇房內溫度的影響
采用壓力式噴霧機來調節菇房內濕度,用干濕溫度計測定菇房內濕度,記錄不同濕度條件下的溫度值,結合菇房容積,計算單位體積內的加濕對溫度的影響值。
(五)保溫材料、通風、加濕及機械制冷的組合優化
1.各因子的組合優化
在上述試驗實施的基礎上,選擇影響菇房溫度顯著的因子和各因子的水平,采用正交設計,找出各因素之間的最優化組合。
2. 驗證試驗
在上述優化組合和其他相關資料的參考下,選用不同品種的杏鮑菇進行工廠化生產,了解不同杏鮑菇品種的差異和在杏鮑菇生產上具體的各種措施的完善和修正。
七、保證措施
本試驗方案的提出是在參閱大量相關研究論文和廣大食用菌工廠化企業生產的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在理論上和實踐都有可行性的依據。此外,本試驗選擇在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術中心和山西鼎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進而為其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我們清楚的明白在試驗實施階段,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可能會發現試驗方案的不足之處。所以,我們要本著堅定的態度和靈活的辦法,爭取把試驗各因子找到,選擇出顯著水平,為杏鮑菇的工廠化生產和設施環境的優化提供重要參考。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