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能否做大做強,下一步該怎么做?
南昌做大做強,要看如何去比較。我只從行政區劃方面談一談。
一、放在中部地區省會城市比較,南昌想要超越周邊省會,做大做強,難度非常大。首先是國家層面上,中部地區就有武漢和鄭州是國家中心城市,鄭州作為中原地區的核心城市,交通各方面都優勢明顯,加上河南人口眾多,鄭州和周邊的城市的互動發展也相對比較到位。而武漢更是九省通衢,內陸地理中心,城市龐大,未來發展可期。武漢城市圈各城市的發展也大大的超越南昌周圍。
其次是合肥和長沙,十多年前,南昌和長沙的差距不大,跟合肥幾乎是統一起跑線,而十年后的今天,長沙合肥已經遠遠把南昌甩在了后面,而且拉鋸的速度還在不斷擴大。
二、放在省內來看南昌如何做大做強。南昌在江西省內的首位度相對不高,跟成都、武漢等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但是我們也沒必要照搬上述兩個城市的發展軌跡,畢竟省情不一樣,何況,首位度太高未必是好事。但是不照搬并不意味著不做大做強南昌。
我覺得南昌作為省會,提升首位度做大做強還是很有必要的。南昌作為江西省會,是歷史、地理、經濟各種因素決定的。江西的地理地圖就是贛中平原,四周都是山脈。省內的所有大江大河都匯入鄱陽湖,而南昌處于贛江下游平原地區,東臨鄱陽湖,是江西中部的核心,形成江西第一大城市是必然。
我認為首先要從行政區劃上解決一些硬性的發展障礙,雖然說,行政區劃不是萬能的,不是劃幾個縣,多加人口和數據就是發展了。但是江西省長期以來因行政區劃問題造成的影響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是事實。
首先,將宜春東部五縣(豐城、高安、樟樹、奉新、靖安)劃入南昌。高安、豐城加入國家級贛江新區,其實現在贛江新區的條狀結構是非常莫名其妙的。
其次,將南昌北面的永修劃入南昌,通過?;韬睢⑴R空經濟、贛江新區的發展,永修融入南昌已經成為趨勢。
第三,加強和南昌周圍設區市的全方位聯系,培育和提升南昌周圍的地級市共同做大做強,南昌和周圍地級市主城區相隔都很遠,最近的是撫州臨川區,差不多都要90公里了,而九江、新余、鷹潭、景德鎮都在110-150公里之間,這和周圍湖南、湖北都差很多。湖南有株洲和湘潭,湖北有黃岡、黃石、鄂州、咸寧、孝感等,還有漢川、仙桃、大冶等實力較強的縣級市。沒有了地級市的互動和拱衛,單干的結果也是不盡人意的,這也是南昌都市圈發展慢,沒有什么實質的原因之一。
總之,我認為南昌做大做強,行政區劃上是需要大膽嘗試的。區劃不能萬能,但是有些壁壘還是需要打破,才能放手發展。
謝謝邀請。
南昌;江西省會??偯娣e7402平方千米,建成區35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4萬,2019年GDP5596億元,人均GDP100415元。在華東或者全國省會中都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一個成績。
如果南昌想要做大做強,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1;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南昌周邊的省會無論合肥、長沙、武漢、福州、廣州都遠遠強于南昌,如果南昌想要虎口奪食,必須拿出更多的誠意。例如給予投資企業的更優惠的政策,加強南昌乃至江西的基礎設施建設。
2;全力打造新的支柱產業鏈。前幾年南昌大力支持發展的VR產業,到現在也沒有看到產生多大的收益。無論是汽車、化工、新能源、創新科技。南昌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全力打造一到兩個千億級別的產業鏈。
3;高等教育。江西在華東或者華中,真的是教育洼地了,全省一個211—南昌大學。這就造成了南昌培育不了多少尖端的人才,這還沒有考慮這些學生畢業以后會不會留在南昌發展。
4;人才落戶政策得施行到位。無論是先有人才再有產業還是先有產業再吸引人才。把別的地方的人才攬進自己懷里總不會錯的。
5;需要省級甚至國家的支持。給予南昌更多的政策支持。
6;調整南昌的行政規劃;雖然調整行政規劃是治標不治本,但是可以擴大南昌的經濟腹地可以給南昌帶來不少的土地、人口資源。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