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布設底質監測的采樣點?
一、如何布設底質監測的采樣點?
樓主,您好。
底質監測主要用于了解水體中易沉降、難降解污染物的累積情況。監測時采樣點的布設原則如下。
(1)底質采樣點位通常為水質采樣垂線的正下方。當正下方無法采樣時,可略作移動,移動的情況應在采樣記錄表上詳細注明。
(2)底質采樣點應避開河床沖刷、底質沉積不穩定及水草茂盛、表層底質易受攪動之處。
(3)湖(庫)底質采樣點一般應設在主要河流及污染源排放口與湖(庫)水混合均勻處。
詳情請參考國家標準物質網www.rmhot.com
二、河流水質布點原則出自哪個法規
1 采樣斷面布設應符合以下原則: (1) 充分考慮本河段(地區)取水口、排污(退水)口數量和分布及污染物排放狀況、水文及河道地形、支流匯入及水工程情況、植被與水土流失情況、其它影響水質及其均勻程度的因素等。 (2) 力求以較少的監測斷面和測點獲取最具代表性的樣品,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該區域水環境質量及污染物的時空分布狀況與特征。 (3) 避開死水及回水區,選擇河段順直、河岸穩定、水流平緩、無急流湍灘且交通方便處。 (4) 盡量與水文斷面相結合。 (5) 斷面位置確定后,應設置固定標志,不得任意變更;需變動時應報原批準單位同意。 2 河流采樣斷面按下列方法與要求布設: (1) 城市或工業區河段,應布設對照斷面、控制斷面和消減斷面。 (2) 污染嚴重的河段可根據排污口分布及排污狀況,設置若干控制斷面,控制的排污量不得小于本河段總量的80%。 (3) 本河段內有較大支流匯人時,應在匯合點支流上游處,及充分混合后的干流下游處布設斷面。 (4) 出入境國際河流、重要省際河流等水環境敏感水域,在出入本行政區界處應布設斷面。 (5) 水質穩定或污染源對水體無明顯影響的河段,可只布設一個控制斷面。 (6) 河流或水系背景斷面可設置在上游接近河流源頭處,或未受人類活動明顯影響的河段。 (7) 水文地質或地球化學異常河段,應在上、下游分別設置斷面。 (8) 供水水源地、水生生物保護區以及水源型地方病發病區、水土流失嚴重區應設置斷面。 (9) 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上游1000m處應布設斷面。 (10) 重要河流的人海口應布設斷面。 (11) 水網地區應按常年主導流向設置斷面;有多個叉路時應設置在較大干流上,控制徑流量不得少于總徑流量的80%。 3 潮汐河流采樣斷面布設另應遵守下列要求: (1) 設有防潮閘的河流,在閘的上、下游分別布設斷面。 (2) 未設防潮閘的潮汐河流,在潮流界以上布設對照斷面;潮流界超出本河段范圍時,在本河段上游布設對照斷面。 (3) 在靠近人海口處布設消減斷面;人海口在本河段之外時,設在本河段下游處。 (4) 控制斷面的布設應充分考慮漲、落潮水流變化。 4 湖泊(水庫)采樣斷面按以下要求設置: (1) 在湖泊(水庫)主要出入口、中心區、滯流區、飲用水源地、魚類產卵區和游覽區等應設置斷面。 (2) 主要排污口匯入處,視其污染物擴散情況在下游100~1000m處設置1~5條斷面或半斷面。 (3) 峽谷型水庫,應在水庫上游、中游、近壩區及庫層與主要庫灣回水區布設采樣斷面。 (4) 湖泊(水庫)無明顯功能分區,可采用網格法均勻布設,網格大小依湖、庫面積而定。 (5) 湖泊(水庫)的采樣斷面應與斷面附近水流方向垂直。
三、采樣法123
在水質采樣和測試的第一步是要回答“為什么采樣和測試的水
為什么采樣和測試的水:
四、如何理解小型湖泊水庫水質取樣點設置原則
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米時,水面下0.5米處和水深10米,并距底不小于0.5米處各設一個取樣點。如果水深15米應設幾個取樣點?是“水面下0.5米處和水深10米處”,如果是10米,就是“水面下0.5米處,距水底不小于0.5米處各設一個取樣點。”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