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騰格里沙漠污染地下水監測調查方案已確定, 你怎么看?
來自新華社的一篇報道: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高敬)此前寧夏中衛市騰格里沙漠邊緣再現大面積污染物問題,被生態環境部掛牌督辦。目前現場累計已清挖污染物129264噸袋,14個污染地塊中已有11個初步清理完畢,完成總清挖量的93.2%。地下水監測調查方案已確定,正在建設地下水監測井,開展取樣監測分析。
為政府的積極響應拍手叫好,也為政府實施的清理污染措施得力點贊!
上圖,騰格里沙漠地處半干旱向干旱地區過渡地帶,緊鄰人類活動密集場所,黃河從青藏高原上下來,扎向大漠深處,流經騰格里沙漠邊緣,截斷騰格里沙漠向周邊延伸。這里有中國最美的沙漠——沙坡頭風景名勝區,還有塞外富甲天下的銀川,還有西部有“米糧倉”之稱的河套平原。所以說這里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寸草不生,人煙荒蕪的沙漠地帶。
沙漠是不穩定的半干旱氣候臨界地帶,生態環境非常脆弱,長期的地表裸露,各種生物的生存環境很差,這對于造紙企業排放含有酸或堿性濃度很大的污水,一方面要通過化學方法,降低污水的PH值 ,維持酸堿的平衡,而沙漠地區由于長年的蒸發旺盛,地下鹽分會沿著土壤中的毛細管上升到地表,造成土壤鹽堿化,如果一些污染企業再次排放酸堿濃度大的污水,會加重土地鹽堿化程度,而且會長期殘留在地表,不象南方自然環境,通過降水~蒸發往復循環,自然凈化能力強,土壤很快就能恢復,再次投入使用。
另一方面,污染物除了依賴大氣降水,CO2及其它成分物質凈化外,最主要的是污染水的治理,一般情況下,我們多采用生物降解或生物合成的方法,利用生物酶的活性,通過自身特有的新陳代謝活動,吸收、積累、分解、轉化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濃度,使有毒物變為無毒,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最終達到水排放標準。而騰格里沙漠地帶,漫漫黃沙,地表沙石裸露,生物活動非常微弱,如何利用各種生物,凈化污水,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所以一旦沙漠污染,自凈周期更長,人類所投入成本比東部沿海地區更高。
騰格里沙漠,具有“暴雨沙漠”特性,本身具有巨大的生態意義。沙漠污染了,對于一般性土地來說,其生態危害更大,受周邊地形影響,騰格里沙漠地下水資源豐富,而東邊又有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在沙漠邊緣通過,沙漠里的地下水與黃河存在互為補給關系,所以這些污染物有可能污染地下水,進一步污染黃河,為此政府迅速作出反應,生態環境部決定對中衛市環境污染問題公開掛牌督辦,截至11月12日,共清挖固體廢物64691噸袋,14個污染地塊中已有11個初步清理完畢,完成總清挖量的93.2%。地下水監測調查方案已確定,正在建設地下水監測井,開展取樣監測分析,持續清污,科學處置,力爭把污染物控制好,保護好我們來之不易原生態環境。
這次發現的騰格里沙漠污染是企業20多年前排放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經過這么長時間,還沒有凈化,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們西部環境容量小,生態非常脆弱。如今我們國家積極推進西部開發,實施一帶一路快速建設與發展,要妥善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同時必須重視區域環境特點,科學認識西部環境的生態特征,從區域環境特征出發,走出一條即適合環境建設,又能搞好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之路。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