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基檢測技術規范? 地基檢測技術規范?
一、樁基檢測技術規范?
1、工程樁應進行單樁承載力和樁身完整性抽樣檢測。
2、基樁檢測方法應根據檢測目的來確定。
3、樁身完整性檢測宜采用兩種或多種合適的檢測方法。
4、基樁檢測除應在施工前和施工后進行外,尚應采取符合本規范規定的檢測方法或專業驗收規范規定的其他檢測方法,進行樁基施工過程中的檢測,加強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二、地基檢測技術規范?
JGJ 340-2015是關于建筑地基檢測技術規范方面的國家建筑行業強制標準。該標準的具體編號及名稱為:JGJ 340-2015建筑地基檢測技術規范。
三、醫院污水處理技術規范?
1、醫療機構病區和非病區的污水,傳染病區和非傳染病區的污水應分流,不得將固體傳染性廢物、各種化學廢液棄置和傾倒排入下水道。
2、傳染病醫療機構和綜合醫療機構的傳染病房應設專用化糞池,收集經消毒處理后的糞便排泄物等傳染性廢物。
3、化糞池應按最高日排水量設計,停留時間為24-36h。清掏周期為180-360d。
4、醫療機構的各種特殊排水應單獨收集并進行處理后,再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1)低放射性廢水應經衰變池處理。
(2)洗相室廢液應回收銀,并對廢液進行處理。
(3)口腔科含汞廢水應進行除汞處理。
(4)檢驗室廢水應根據使用化學品的性質單獨收集,單獨處理。
(5)含油廢水應設置隔油池處理。
5、傳染病醫療機構和結核病醫療機構污水處理宜采用二級處理+消毒工藝或深度處理+消毒工藝。
6、綜合醫療機構污水排放執行排放標準時,宜采用二級處理+消毒工藝或深度處理+消毒工藝;執行預處理標準時宜采用一級處理或一級強化處理+消毒工藝。
7、消毒劑應根據技術經濟分析選用,通常使用的有:二氧化氯、次氯酸鈉、液氯、紫外線和臭氧等。
(1)采用紫外線消毒,污水懸浮物濃度應小于10 mg/L,照射劑量30-40mJ/cm2,照射接觸時間應大于10s或由試驗確定。
(2)采用臭氧消毒,污水懸浮物濃度應小于20 mg/L,臭氧用量應大于10mg/L,接觸時間應大于12min或由試驗確定。
四、混采檢測技術規范?
為落實國務院對新冠病毒疫情的聯防機制,采用混采檢測技術(指將采集自10人的10支式子集合于一個采集管中,進行核酸檢測的方法,)是為了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和效率,制定本規范
五、橋梁質量檢測技術規范?
一、常規定期檢測:包括橋面系檢測、上部結構檢測、下部結構檢測。
二、結構定期檢測:包括混凝土強度檢測、混凝土碳化深度檢測、鋼筋位置及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
三、水下構件檢測:對水下樁基混凝土脫落、裂紋、露筋、空洞、機械損傷等病害進行探查,并錄像。
四、承載能力鑒定:通過承載能力鑒定判定現階段橋梁的承載能力能否滿足設計要求。
五、長期監控點布設及首次觀測:為了長期觀測橋梁墩臺、主梁在車輛作用下的變位情況,從而對橋梁的安全性進行分析,在橋梁關鍵位置布置監測點,并對監測點進行首次觀測。
六、提交各橋的最終橋梁檢測報告,內容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城市橋梁養護技術規范》CJJ99-2003要求,除上述內容外,報告還應包含各橋橋梁限限高等標志設置意見
六、畜禽養殖污水處理技術規范?
排放要求
2.1指標分級
①當水產養殖廢水排入下列水域,執行一級標準:
淡水水域: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取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
海水水域:水產養殖區、海水浴場,人體直接接觸海水的海上運動或娛樂區,以及與人類食用直接有關的工業用水區。
②當水產養殖廢水排入下列水域,執行二級標準:
海水水域:一般工業用水區,濱海風景旅游區,海洋港口水域。海洋開發作業區;
淡水水域: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③當水產養殖廢水排入①和②以外的水域時,水質必須符合待排入水域的質量要求。
七、環境污染檢測技術規范?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加強空氣污染防治,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規范惡臭污染監測,制定本標準。
惡臭污染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 905-2017)
八、2018年建筑地基檢測技術規范?
標題中“2018建筑地基檢測技術規范”其編號為JGJ 340-2015 ,并無2018版本
JGJ 340-2015是關于建筑地基檢測技術規范方面的國家建筑行業強制標準。該標準的具體編號及名稱為:JGJ 340-2015建筑地基檢測技術規范。
本標準的主要內容如下:
本規范適用于建筑地基性狀及施工質量的檢測和評價。
九、公路橋梁檢測技術規范?
1、對橋梁工程樁抽樣檢測,承載力檢測應給出單樁承載力檢測值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結論;鉆芯法檢測應給出單樁的樁身混凝土強度、樁底沉渣厚度和樁端巖土層性狀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結論。
2、樁身完整性檢測應對各受檢樁進行樁身完整性類別判定。
十、污水處理余氯檢測標準?
國家規定出廠水的余氯含量大于或等于0.03mg/L才可以。所以供水公司一般把指標控制在0.03—0.05mg/L之間。
余氯,作為一種有效的殺菌消毒手段,仍被世界上超過80%的水廠使用著。所以,市政自來水中必須保持一定量的余氯,以確保飲用水的微生物指標安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