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中常見的微生物(污水處理中常見的微生物不包括什么)
一、常見的微生物有?
在我國教科書中,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1、細菌是指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于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接觸、消化道、呼吸道、昆蟲叮咬等在正常人體間傳播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社會危害極大。另一方面,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也有著廣泛的運用。
2、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它的復制、轉錄、和轉譯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細胞中進行,當它進入宿主細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動,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3、真菌是一種具真核的、產孢的、無葉綠體的真核生物。包含霉菌、酵母、蕈菌以及其他人類所熟知的菌菇類。目前已經發現了十二萬多種真菌。真菌獨立于動物、植物和其他真核生物,自成一界。真菌的細胞含有甲殼素,能通過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方式產生孢子。
4、放線菌是原核生物中一類能形成分枝菌絲和分生孢子的特殊類群,呈菌絲狀生長,主要以孢子繁殖,因菌落呈放射狀而得名。大多數有發達的分枝菌絲。菌絲纖細,寬度近于桿狀細菌,約0.2~1.2微米。
二、微生物的生長曲線在污水處理中應用?
通過微生物生長曲線可以實時的了解到污水處理的程度。微生物生長曲線按微生物生長速度的情況來劃分,可分為四個時期,1.停滯期(調整期)這是微生物培養的最初階段。在這個時期,微生物剛接入,細胞內各種酶系要有一個適應過程。此階段在污水處理中的實際意義不太大,只是對于剛剛運行的污水處理廠或是停頓檢修之后的再運行有意義。2.對數期(生長旺盛期)細胞經過一定時期調整適應后,就可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增殖,細胞的生長亦就進入了生長旺盛期。在此時期,細菌數以幾何級數增加。在該期間內,細菌的生長速度最大。微生物周圍的營養物質較豐富,生物體的生長,繁殖不受底物限制。在這期間內,死菌數相對來說是較小的,一般在工程實際中,可略去不計。此時的微生物生長雖然旺盛,但不易沉降,在二沉池中仍以懸浮狀態存在,如果以這種狀態的出水排放的話,難以達到排放標準。3.靜止期(平衡期)細胞經過對數期大量繁殖后,污水中的營養物質逐漸被消耗,減少,細胞繁殖速度逐漸減慢,故有時亦稱為減速生長期。在此期間,細胞繁殖速度幾乎和細胞死亡速度相等,活菌數趨近穩定。這個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環境中的養料減少,代謝產物積累過多所致。如果再次期間,繼續再增加營養物質,并排除代謝產物,那么,菌體細胞又可恢復過去對數期的生長速度。當然我們并不希望將微生物的生長狀態定位在對數期,考慮到出水清澈的要求,我們更希望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處于此時期的污泥即具有這種良好性能,因此,在污水處理中常將微生物固定在本時期。4.衰老期(衰亡期)在靜止期后,由于污水中的營養物質近乎耗盡,細菌將得不到營養而只能利用菌體內的儲存物質或以死菌體作為養料,進行著內源呼吸,維持生命,故亦稱為內源呼吸期。在這期間,活細胞數急劇下降,只有少數細胞能繼續分裂,大多數細胞出現自溶現象并死亡。菌體細胞的死亡速度超過分裂速度,生長曲線顯著下降。在細菌形態方面,此時是退化型較多,有些細菌在這個時期也往往產生芽孢。處于此時期的污泥沒有什么活性,對有機物的去除基本沒什么貢獻,因此常在污泥濃縮過程中使用。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三、常見微生物有哪些?
1、大腸菌群2、霉菌3、酵母4、金黃色葡萄球菌5、沙門氏菌6、志賀氏菌7、溶血性鏈球菌8、李斯特菌
四、污水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應用?
污水處理過程的微生物包括厭氧菌、好氧菌、兼氧菌、硝酸鹽菌、產酸菌、甲烷菌、等不同的菌類所起作用不同、都是降低水中的污染物、使受污染的水最好的COD/氨氮等指標達到合格
五、常見的固氮微生物有哪些?
生物固氮:是指大氣中的分子氮通過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還原成氨的過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固氮微生物:自生(固氮菌屬)、共生(根瘤菌屬)、聯合固氮菌。固氮的生化機制:固氮酶:固二氮酶還原酶、固二氮酶。對氧都高度敏感。固二氮酶是一種含鐵和鉬的蛋白,又稱組分Ⅰ(P1)、鉬鐵蛋白(MF)或鉬鐵氧還蛋白(MoFd)。固二氮酶還原酶是一種只含鐵的蛋白,又稱組分Ⅱ(P2)、鐵蛋白(F)或固氮鐵氧還蛋白(AzoFd)。遇氧均不可逆失活。
六、池塘中常見微生物圖文?
淡水中的常見微生物:大型藻類、細菌、病毒、放線菌、真菌與原生動物。
池塘中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種類和數量一般與富營養湖相近。池塘受人為因素影響大。如養魚池施肥和投餌可大幅度提高細菌種數、生物量和生產量。
上層水中氧含量高,主要有假單胞菌屬、柄桿菌屬、噬纖維菌屬和浮游球衣菌等好氧菌、真菌和藻類;在中層水中,主要有著色菌屬和綠菌屬等光合細菌;在底層水中,主要有脫硫弧菌屬、甲烷桿菌屬和甲烷球菌屬等厭氧性細菌、原生動物和一些鞘細菌。
七、污水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是什么?
這位朋友您好!污水處理菌的主要作用是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多運用在污水處理中的厭氧和好氧階段:
1、厭氧階段主要是投加厭氧菌第三代反硝化細菌,起到降解COD,加速水解酸化過程,提高處理效率。
2、好氧段主要是投加好氧菌第三代硝化細菌,主要作用是降解氨氮和部分COD,強效的污水處理菌會高效的去除氨氮,使得 出水能夠達到排放標準。
八、常見微生物所須的碳源,氮源歸納?
碳源:糖類CO2氮源:硝酸鹽N2NH3能源:糖類光能NH3微生物是要配培養基吧,這個一般要看具體是哪一種培養基了,根據不同微生物需要使用不同的培養基類型.比如大腸桿菌我們一般用LB培養基,放線菌用高氏一號培養基,霉菌可以用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還有其他的比如土豆蔗糖培養基,土豆葡萄糖培養基.具體配方網上都可以很方便地查到.如果不是培養基的話而只是單純的微生物利用碳氮源就要區別是自養還是異養微生物了.自養微生物一般都是直接用二氧化碳作為碳源,異養多用葡萄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氮源看是否是硝化細菌,有無固氮能力,如果有就是氮氣作為氮源,沒有就是外源氨基酸提供了.發酵工業中微生物利用的氮源分為有機氮和無機氮兩大類,有機氮一般有各種餅粉,蛋白胨等,無機氮有銨鹽和尿素等.碳源主要是各種淀粉和糖類.
九、微生物培養的常見標本在運送過程中需注意哪些?
盡可能在使用抗菌藥物前進行采樣,采樣后在2小時內送檢并避免干燥,如果不能及時送檢可以使用運送培養基并且低溫下盡早送檢。
十、水中常見的微生物類群有哪些?
水中常見細菌有以下幾種:
1.沙門氏菌:以蟲卵、包囊、幼蟲等形式進入水體 可導致腸胃炎或傷寒暴發流行;
2.志賀氏菌:可引起細菌性痢疾流行;
3.霍亂弧菌:引起流行性霍亂;
4.致病性大腸桿菌:腸出血性腹瀉 溶血性尿毒綜合征;
5.腸道病毒屬;
6.甲型肝炎病毒;
7.戊型肝炎病毒;
8.呼腸孤病毒及輪狀病毒:引起輕度發熱、上呼吸道感染及腹瀉;
9.蘭氏賈第鞭毛蟲:腹瀉;
10.隱孢子蟲建議對于那些來歷不名水或戶外水,飲水前一定先處理,沉淀,煮沸,或選擇戶外凈水器過濾處理,警防病從口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痛苦。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