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官網?
一、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官網?
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低碳發展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面向低碳、能源、金融相結合的市場,其致力于提供碳資產、碳減排和碳金融相融合的服務。零碳未來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北京中碳清科咨詢中心,北京中碳匯咨詢中心合資成立的!
二、林業碳匯怎么開發?哪家公司做的好呢?
林業碳匯是指通過市場化手段參與林業資源交易,從而產生額外的經濟價值,包括森林經營性碳匯和造林碳匯兩個方面。
其中,森林經營性碳匯針對的是現有森林,通過森林經營手段促進林木生長,增加碳匯。造林碳匯項目由政府、部門、企業和林權主體合作開發,政府主要發揮牽頭和引導作用,林草部門負責項目開發的組織工作,項目企業承擔碳匯計量、核簽、上市等工作,林權主體是收益的一方,有需求的溫室氣體排放企業實施購買碳匯。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準。
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周期比較長,至少得兩年,收益期在30年左右,一般新造林的開發價值比較大,因此如果您有豐富的林業資源,找一家比較有實力的公司是很有必要的,仟億達億碳一個開發清潔發展機制(CDM)/中國自愿減排(CCER)項目的并能為客戶提供專業性碳資產管理咨詢服務的公司,在國內、國際有著許多的開發CDM/CCER項目的合作伙伴,同合作伙伴一起將溫室氣體減排項目開發成合格的CDM/CCER項目,最終使項目單位獲得國際/國內碳交易資金。
2017年國家關閉中國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以后,整個自愿減排的政策和前景并不明朗,很多碳交易公司注重碳減排指標的交易和碳核查項目,對于林業碳匯和ccer等方面自愿減排項目并沒有更進。中世成碳科技有限公司逆勢而行,從2017年底著手加強開發林業碳匯項目,目前手頭有全國多地的碳匯項目,核心技術團隊均為林學專業的碩士生,實力強勁業界口碑強。該公司是從開發到銷售有著一整套的完善交易體系。
三、內蒙古和盛生態育林有限公司的碳匯項目
內蒙古盛樂國際生態示范區項目是由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老牛基金會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內蒙古林業廳發起,由內蒙古和盛生態育林有限公司進行施工的生態修復和保護項目。項目建立適應氣候變化的干旱半干旱區關鍵生態系統的修復方案,全面打造“生態修復保障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支撐生態修復”的可持續生態保護模式。該項目投入數億元人民幣,歷時三十年,從氣候適應、植被恢復、水資源管理、綠色產業四個方面進行生態修復的探索和研究。整個項目示范區占地4萬畝。2013年本項目榮獲中國民政部第八屆中華慈善獎之 “最具影響力項目”獎。
建設地處于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境內,建設內容以油松、樟子松為主,并合理混交山杏、沙棘,建成以碳匯林為主的高標準環境生態保護林,設計造林面積2136公頃,涉及3個鄉鎮,其中:黑老夭鄉138.77公頃,新店子鎮808.86公頃,羊群溝鄉118.37公頃。整個工程包括營造林工程和輔助工程,造林工程建成2136公頃的高標準環境保護林,并對所造林進行撫育管護。輔助工程新修林道55.5km,防火道21.38km,安裝網圍欄105.05km,宣傳碑11座,宣傳牌48塊及輔助工程建筑安裝工程。實施計劃施工工期5年,其中2013年1月-2015年6月全部建設完成,2015年7月-2018年1月主要進行保護及養護管理。
項目區引入當地常用的20種植被恢復模式,包括不同物種混交(主要有樟子松、油松、檸條、山杏、沙棘等)、不同撫育方式、不同利用方式等,也包括了灌木林地草地封育實驗、生物碳生態修復實驗等項目,通過長期監測來評估每種植被恢復模式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同時,根據監測發現的問題不斷調整植被結構,最終將這個點的植被恢復為能夠自然生長的、能夠發揮關鍵生態服務功能的、能夠提供經濟收益的、能夠適應氣候變化的“四能生態小屏障”。
預計在30年的項目計入期內產生21.6萬噸CO2當量的核證減排量,年均0.72萬噸CO2當量。通過造林等植被恢復活動,增強當地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的連通性,構建兩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之間的廊道,同時增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另一方面,提高退化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可以有效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緩解干旱、大風等極端自然災害。
四、生態碳匯是什么意思 生態碳匯介紹
1、生態碳匯加強森林資源培育,開展綠化行動,不斷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增強草原、綠地、湖泊、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固碳能力。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
2、2003年12月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九次締約方大會,國際社會已就將造林、再造林等林業活動納入碳匯項目達成了一致意見,制定了新的運作規則,為正式啟動實施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創造了有利條件。2020年10月28日,《自然》科學期刊上一個國際團隊的研究報告也再次表示,中國的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碳匯,占了中國整體陸地的35%還多一點。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