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氧體法處理重金屬廢水原理?
一、鐵氧體法處理重金屬廢水原理?
鐵氧體法,在國外,自70年代起已有較多報道,工藝過程是在含砷廢水中加入一定數量的硫酸亞鐵,然后加堿調pH至8.5-9.0,反應溫度60-70℃,鼓風氧化20-30分鐘,可生成咖啡色的磁性鐵氧體渣[5]。Nakazawa Hiroshi 等研究指出[6],在熱的含砷廢水中加鐵鹽(FeSO4或Fe2(SO4)3),在一定pH下,恒溫加熱1 h。用這種沉淀法比普通沉淀法效果更好。特別是利用磁鐵礦中Fe3+鹽處理廢水中As(III)、As(V),在溫度90℃,不僅效果很好,而且所需要的Fe3+濃度也降到小于0.05mg/L。趙宗升曾[7]從化學熱力學和鐵砷沉淀物的紅外光譜兩個方面探討了氧化鐵砷體系沉淀除砷的機理,發現在低pH值條件下,廢水中的砷酸根離子與鐵離子形成溶解積很小的FeAsO4,并與過量的鐵離子形成的FeOOH羥基氧化鐵生成吸附沉淀物,使砷得到去除。
馬偉等報道[8],采用硫化法與磁場協同處理含砷廢水,提高了硫化渣的絮凝沉降速度和過濾速度,并提高了硫化劑的利用率。研究發現經磁場處理后,溶液的電導率增加,電勢降低,磁化處理使水的結構發生了變化,改變了水的滲透效果。國外曾[9]有人提出在高度厭氧的條件下,在硫化物沉淀劑的作用下生成難溶、穩定的硫化砷,從而除去砷。
二、原子熒光法測砷鉛廢液怎么處理
原子熒光光度計檢測范圍砷、鉛等重金屬的檢測寬度大于3個數量級,砷、鉛的檢出限都是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