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和處置技術規范的代碼是多少
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方法通常有濃縮、消化、調質和脫水、加熱干燥熱處理以及熱化學處理等。污泥處理的一般流程是:原污泥→濃縮→消化→脫水→衛生填埋或焚燒等。
我國污泥處理處置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l)污泥高溫堆肥
堆肥化是利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進固廢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向穩定的類腐殖質生化轉化的微生物學過程。堆肥化有以下作用:消除臭味,殺死病原茵和寄生蟲卵;降解大多數毒性有機物;固化和鈍化重金屬;改善物理性狀,降低含水率(可低于40%),堆肥可作為商品出售。
目前,堆肥工藝有多種分類方式。根據物料的狀態,可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根據微生物的生長環境,堆肥化可分為好氧和厭氧兩種。根據堆肥過程的機械化程度,可分為露天堆肥法和快速堆肥法兩種。根據堆肥化技術的復雜程度,堆肥系統又可分為條垛式、強制通風靜態垛式和反應器系統。堆肥化過程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中溫階段,第二階段是高溫階段,第三階段是腐熟階段。中溫階段結束的標志是堆溫升至45℃,高溫階段耗氧速率高、溫度高、揮發性有機物降解速率高、臭味很濃;腐熟階段則溫度低、耗氧速率低、空隙率增大、腐殖質增多且穩定化。好氧堆肥無害化要保證堆層溫度在55℃以上保持5一7天,以達到殺滅蛔蟲卵和大腸桿菌的要求。[4]堆肥化工藝過程主要包括前處理、主發酵(一次發酵)、后發酵(二次發酵)、后處理、貯存等環節。污泥在堆制過程中和結束后會產生臭味,主要有氨、硫化氫、甲基硫醇、有機胺等,必須進行脫臭處理。去除臭氣的方法主要有化學除臭劑、堿水和水溶液過濾,熟堆肥或活性炭、木炭、沸石、硅藻土等吸附劑過濾。污泥高溫堆肥缺點:堆肥肥份低,產品不暢銷,減量化效果不高,需較大的堆存場地和較高的運輸費用,有臭味等,污泥中的重金屬元素會造成土壤污染,影響農作物生長,危害人體健康。
(2)污泥衛生填埋處理
將市政污泥經脫水、干化處理后運往垃圾衛生填埋場,處理迅速、成本低,能滿足城市污水廠污泥外運處置的需要。但污泥衛生填埋對填埋場建造的要求高,須選擇滲透系數低且地下水位不高的區域建填埋場,填坑需鋪設防滲性能好的材料(高密度聚乙烯防滲透層),并且還應配套滲濾液收集和處理裝置,防止地下水和土壤受到污染。填埋目前仍然是我國污泥處置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從遠看,常規填埋是一種不可循環的最終處置方式,需要大面積的土地,其應用比例將會逐漸減少。美國污泥填埋的比例也正逐步下降,許多地區甚至己經禁止污泥土地填埋。
(3)污泥焚燒處理
污泥焚燒的處理法是最徹底的方法,是將污泥脫水焚燒或脫水干化再焚燒,如果城市遠離垃圾填埋場,污泥焚燒處理是經濟有效的。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機物,發熱量高,可以迅速且較大程度的使污泥減量化,但我國污泥焚燒技術還在嘗試階段,主要是污泥焚燒廠的建設投資太大,運行費用高、管理水平和設備維修要求高。而且焚燒所產生的煙塵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凈化會污染大氣,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
此外,污泥還可以用來做建筑材料,如制磚和纖維板材,污泥焚燒灰制磚是將污泥加熱到1300-1500℃,使其中的有機物燃燒,回收利用其中的焚燒殘留物質。污泥焚燒灰的化學成分與制磚粘土的化學成分是比較接近的,利用污泥焚燒灰制磚,制坯時加入適量的粘土與硅砂,研制出的優質人造空心磚與傳統的粘土實心磚相比,具有輕質、高強度、保溫隔熱、抗震等功能。不但可以減少填埋場所占用的土地,還可以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也可以用于農田林地,增加土壤的肥效,但要注意污泥中重金屬對土壤、農作物、水體的污染以及病原體的污染。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