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轉盤濾池的功能與組成介紹
纖維轉盤濾池的運行狀態包括:過濾、反沖洗、排泥狀態。(1)過濾:外進內出,污水重力流進入濾池,使濾盤全部浸沒在污水中。在濾池中設布水堰,使濾池內布水均勻并且進水產生低擾動。污水通過濾布過濾,過濾液經中空管收集后,經過出水堰排出濾池。在清洗過程中,過濾仍在進行。因此整個運行過程中過濾均為連續的。(2)清洗:過濾中部分污泥吸附于纖維毛濾布中,逐漸形成污泥層。隨著濾布上污泥的積聚,濾布過濾阻力增加,濾池水位逐漸升高。濾池內的壓力傳感器監測池內液位變化,當該池內液位到達清洗設定值(高水位)時,PLC即可啟動反洗泵,開始清洗過程。反洗時間和周期可以調整。濾布上的污泥通過反抽吸裝置,經由反洗水泵,排出廠區排水系統。清洗時,濾池可連續過濾。過濾期間,過濾轉盤處于靜態,有利于污泥的池底沉積。清洗期間,過濾轉盤以0.5~1轉/分鐘的速度旋轉。反洗水泵負壓抽吸濾布表面,吸除濾布上積聚的污泥顆粒,過濾轉盤內的水自里向外被同時抽吸,對濾布起清洗作用。瞬時沖洗面積僅占全過濾轉盤面積的1%左右,反沖洗過程為間歇。正常清洗時,2個過濾轉盤為一組,每次清洗一組濾盤,通過自動切換抽吸泵管道上的電動閥控制,纖維轉盤濾池一個完整的清洗過程中各組的清洗交替進行,其間抽吸泵的工作是連續的。當進水水質突然惡化,反沖洗周期≤15分鐘時,系統將啟動應急措施,同時啟動2~4臺反沖洗泵,對2~4組過濾轉盤(4~8個轉盤)進行反沖洗,直至反沖洗周期恢復正常。(3)排泥:纖維轉盤濾池的過濾轉盤下設有斗形池底,有利于池底污泥的收集。污泥池底沉積減少了濾布上的污泥量,可延長過濾時間,減少反洗水量。經過一設定的時間段,PLC啟動排泥泵,通過池底穿孔排泥管將污泥回流至廠區排水系統。其中,排泥間隔時間及排泥歷時可予以調整。另外,濾池前的處理系統出現故障時,可啟動排泥系統以發揮清空濾池的作用。 該技術是清華大學歷時4年的實驗研究及工程實例運行,技術已成熟:1.濾布選擇――針對不同水質,選擇不同濾布2.進水堰設計――消能,低擾動3.出水堰可調節設計――適應不同水質4.濾盤設計――模具化5.反抽吸系統的設計――低磨損,保留沉積泥過濾效果6.PLC自控系統――觸摸屏顯示運行狀態及時間;可單、雙洗7.防止綠藻生長設計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