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污染中的酚來源有哪些?
一、水體污染中的酚來源有哪些?
05 廢水中酚的來源有哪些?
煉油、化工、、樹脂、焦化等行業會排放含酚廢水,其中以土法煉焦排放的廢水中含酚濃,另外機械維修、鑄造、造紙、紡織、陶瓷、煤制氣等行業也放大量的含酚廢水。
高含酚廢水的處理方法有萃取、活性炭吸附和焚燒等方法。
中濃含水的處理方法有生物法、活性炭吸附法和化學氧化法等。
低濃度含酚廢水也可用臭氧氧化或活性炭吸附等方法處理。
二、含酚廢水的危害有哪些,怎樣進行處理
含酚廢水主要來自焦化廠、煤氣廠、石化廠、保溫材料廠等工業部門以及石油裂解生產乙烯、合成酚、聚酰胺纖維、合成染料、有機農藥和酚醛樹脂的過程。
含酚廢水主要含有酚類化合物,如苯酚、甲酚、二甲酚和硝基甲酚。酚化合物是原生質體毒物,使蛋白質凝固。當水中苯酚的質量濃度達到0.1~0.2 mg/l時,魚肉有異味,不能吃的質量濃度增加到1 mg/l時,會影響魚類的產卵,如果含有5~10 mg/l的苯酚,魚類就會大量死亡。飲用水中的酚含量會影響人體健康,即使水中的酚含量為0.002 mg/l,氯消毒也會產生氯酚惡臭。
一般來說,質量濃度為1000毫克/升的含酚廢水稱為高濃度含酚廢水。苯酚回收后,廢水必須進行處理。質量濃度小于1000毫克/升的含酚廢水稱為低濃度含酚廢水。這種廢水通常被回收,苯酚被濃縮和回收用于后處理。回收酚的方法有溶劑萃取法、蒸汽吹脫法、吸附法、封閉循環法等。質量濃度小于300毫克/升的含酚廢水可通過生物氧化、化學氧化、物理和化學氧化處理,然后排放或回收。
含酚廢水主要來自石油化工廠、樹脂廠、塑料廠、合成纖維廠、煉油廠和焦化廠等化工企業。它是水體的重要污染物之一。由于工業門類、產品種類和工藝條件不同,其廢水組成及含酚濃度差別較大,一般分為酸性、堿性、中性含酚廢水和揮發、非揮發性含酚廢水。
酚類化合物是一種原型質毒物,所有生物活性體均能產生毒性,可通過與皮膚、粘膜的接觸不經肝臟解毒直接進入血液循環,致使細胞破壞并失去活力,也可通過口腔侵入人體,造成細胞損傷。高濃度的酚液能使蛋白質凝固,并能繼續向體內滲透,引起深部組織損傷,壞死乃至全身中毒,即使是低濃度的酚液也可使蛋白質變性。人如果長期飲用被酚污染的水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現貧血、頭昏、記憶力衰退以及各種神經系統的疾病,嚴重的會引起死亡。酚口服致死量為530mg/kg(體重)左右,而且甲基酚和硝基酚對人體的毒性更大。據有關報道,酚和其它有害物質相互作用產生協同效應,變得更加有害,促進致癌化。
含酚廢水不僅對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威脅,也對動植物產生危害。水中含酚含量達到10-6―2×10-6時,魚類就會出現中毒癥狀,超過4×10-6―1B5×10-5時會引起魚類大量死亡,甚至絕跡。如果使用含酚廢水灌溉農田,則會使農作物減產或枯死。含酚廢水的毒性還可抑制水體中其它生物的自然生長速度,破壞生態平衡。
三、含苯酚的工業廢水處理流程圖如下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試題創設的情景是工業廢水中苯酚回收處理的工藝流程圖,涉及到五種設備,四種化工原料,多個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反應,是一個典型的有機、無機綜合題。
從給出的含苯酚的工業廢水處理的流程圖可作如下分析:
(1)從工業廢水與苯進入設備Ⅰ得到苯酚、苯的溶液與無酚工業廢水(此廢水可以排放),說明在設備Ⅰ中進行的是萃取,利用苯與苯酚具有相似的結構,將苯酚從工業廢水里抽提出來,用分液的方法將下層的工業廢水放出排放,上層的苯酚苯溶液進入設備Ⅱ。
(2)盛有苯酚苯溶液的設備Ⅱ中注入氫氧化鈉溶液,此時,具有酸性的苯酚跟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生成苯酚鈉和水
苯酚鈉是離子化合物,易溶于水中。伴隨上述化學反應的發生,在設備Ⅱ中的液體分為兩層,上層是苯層,下層是苯酚鈉的水溶液(即設問中的物質A),上層的苯通過管道送回設備Ⅰ中繼續萃取工業廢水中的苯酚,循環使用,下層的苯酚鈉(A)溶液進入設備(Ⅲ)。
(3)在盛有苯酚鈉溶液的設備Ⅲ中,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氣,這兩種物質間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苯酚和碳酸氫鈉,這個化學實質是弱酸鹽與“強”酸發生的復分解反應(的酸性比苯酚的酸性強),化學方程式如下:
在析出的苯酚中含有微量水,呈油狀液體,沉于設備Ⅲ液體的下層,經分液后再精餾可得苯酚。上層液體B是溶液,經管道輸送進入設備Ⅳ。
(4)盛有碳酸氫鈉溶液的設備Ⅳ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與碳酸氫鈉溶液里的水化合變為熟石灰,與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和沉淀,化學方程式如下:
若把上述兩個反應合并寫為下式:
同樣正確。溶液與沉淀通過過濾分離。
反應所得溶液,通過管道進入設備Ⅱ,循環使用;所得沉淀進入設備Ⅴ。
(5)在設備Ⅴ中的原料是固體,所得的產品是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由此可知,設備Ⅴ實質應是石灰窯,其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為:
反應所得二氧化碳通入設備Ⅲ,反應所得氧化鈣進入設備Ⅳ。
綜上所述,在含苯酚工業廢水提取苯酚的工藝流程中,苯、氧化鈣、氫氧化鈉、二氧化碳4種物質均可以循環使用,理論上應當沒有消耗。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