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知道生物制藥和化學制藥的污染特點?
一、有沒有人知道生物制藥和化學制藥的污染特點?
制藥工業廢水按產品可分為四大類 (1)合成藥物生產廢水。
該類廢水的水質、水量變化大,多含生物難以降解的物質和微生物生長抑制劑;化學合成制藥廢水COD濃度高,含鹽量大,主要污染物質為有機物,如脂肪、苯類有機物、醇、酯、石油類、氨氮、硫化物及各種金屬離子等。(2)生物發酵法制藥(生產抗生素和維生素)生產廢水。分為提取廢水、洗滌廢水、維C生產廢水、和其他廢水,其中發酵濾液、提取的萃余液、蒸餾釜殘液、吸附廢液導管廢液等廢水的有機物濃度濃度很高,COD可高達5000—80000mg/L;廢水中SS濃度可達5000—23000mg/L;廢水存在難生物降解和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物質,當抗生素濃度大于100mg/L時,會抑制好氧污泥活性。(3)中成藥生產廢水。其水質波動性較大,COD可高達6000mg/L,BOD可達2500mg/L,主要含有天然有機物質; (4)各種藥物生產過程的洗滌水和沖洗水。主要來自藥劑殘液、原料洗滌水和地面沖洗水。
二、國內制藥廢水對環境風險現狀?
制藥廢水通常屬于較難處理的高濃度有機污水之一, 因藥物產品不同、生產工藝不同而差異較大, 其特點是組成復雜, 有機污染物種類多、濃度高, CODCr 值和BOD5 值高且波動性大, 廢水的BOD5 / CODCr 值差異較大, NH3-N 濃度高, 色度深, 毒性大, 固體懸浮物SS 濃度高。而且制藥廠通常是采用間歇生產, 產品的種類變化較大, 造成了廢水的水質、水量及污染物的種類變化較大。制藥工業廢水主要包括抗生素生產廢水、合成藥物生產廢水、中成藥生產廢水以及各類制劑生產過程的洗滌水和沖洗廢水四大類。
近幾年來, 我國各類醫藥化工及保健品制造業迅猛發展, 而在制藥過程中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廢水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尋求工藝合理, 運行穩定, 維護管理方便, 能最大限度地體現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工藝技術, 是亟待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三、專訪仇汝臣 用化工工藝和設計處理制藥廢氣廢水難題
環保問題可以說是制約制藥企業健康發展的一大瓶頸,目前,這一瓶頸受到了眾多制藥人士的強烈關注。為加快環保治理工作,讓更多企業在治理污染問題上有所成績,9月27日-29日,第三屆“(金牛)全國制藥廢水、廢氣、危廢處理新技術、新成果與新裝備應用推廣交流會”在杭州召開。
本次交流會匯聚了眾多專家學者、企業代表,他們共聚杭州,一起探討制藥行業的綠色發展。青島科技大學化工學院教授仇汝臣受邀出席本次會議。仇教授在此次交流會上帶來了《醫藥危廢資源化新技術開發》的主題演講,并就危廢資源化技術開發的內容、化工新工藝開發成果、化工新技術開發的方法與技巧進行了分享。
青島科技大學化工學院教授仇汝臣接受媒體采訪
仇教授表示,這次參加交流會,主要是帶來我的新技術、新成果。我以前是搞化工設計的,對制藥、廢水、廢液、危廢的處理,我有一些資源化回收的案例。我想通過這些案例,能讓企業把廢水、廢液還有危廢更好地處理。
而所謂的廢氣廢液、危廢只是用在不同的地方,出現在不同的位置,叫著不同的說法。但是,這些東西都是很好的資源,如果把它用在合適的位置,那么這些危廢產品、甚至危廢液體就能很好地變成資源。正是基于這樣的目的,我們在這么多年一直開發新的技術、新的工藝,也就是說,我們是用化工工藝和化工設計的方法,來處理制藥行業中的一些難點。
制藥、醫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有害于公共環境的工業廢水、廢渣、廢氣,而由于“三廢”成分復雜、有機物含量高、毒性大、量大、色度深和含鹽量高等,成為“工業危廢”,已經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環境,成為重要的污染源。
根據仇教授的介紹,要想從源頭上盡量減少甚至杜絕污染,實現廢物的零排放和環境影響最小化,必須進行工藝和設備兩方面研究:
第一,要不斷致力于工藝過程的研究與開發,提高工藝效率,盡最大可能:實現廢物最小化和環境影響最小化;第二,改造傳統設備、開發新設備,大幅度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
另外,仇教授表示,危廢處理其實有著廣闊的經濟前景。“目前市場上危廢無害化處理的平均價格約為2000元/噸;如將資源化處置按3000元/噸估算,再按照危廢綜合處置率85%、資源化處置比例60%計算,到2020年我國危廢市場有望形成約2187億元的產值。”仇教授說。
武漢艾森曼環保設備,專業針對醫療廢氣、廢水、廢渣進行處理,可以有效解決醫療廢氣、廢水、廢渣排放難、處理難、合格難的三大難題。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