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空間的含義
2008年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知識社會與創新2.0”第二屆中國移動政務研討會上,北京的“三驗”AIP應用創新園區(Application Innovation Park)作為國內較早開展的城域開放眾創空間探索,就得到與會各界專家的高度關注,并與國際上的Fab Lab、Living Lab兩大眾創模式一并被稱為面向知識社會的三個典型創新2.0模式。本刊就什么是眾創、什么是眾創空間等問題采訪了國內較早開展眾創空間相關研究與探索的《城市管理“三驗”應用創新園區模式探索》一文作者北京大學移動政務實驗室宋剛博士。宋剛認為,推進眾創,要關注社會創新與技術創新的互動,注重社會創新與市場創新的結合、社會孵化與市場孵化的結合,以創新2.0時代的眾創生態營造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2.0時代的智慧城市正是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下,將廣大市民生活、工作的城市社區建設成為覆蓋整個城市區域的開放眾創空間。
什么是眾創?
眾創,是順應創新2.0時代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大眾創新趨勢,把握全球創客浪潮興起的機遇,根據互聯網深入發展、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創新創業特點和需求,通過創新、創業服務平臺聚集全社會各類創新資源,匯眾智搞創新,使每一個具有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都可參與創新,形成大眾創造、釋放眾智的大眾創新新局面。
什么是眾創空間?
眾創空間是順應創新2.0時代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大眾創新趨勢,把握全球創客浪潮興起的機遇,根據互聯網及其應用深入發展、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的創新創業特點和需求,通過市場化機制、社會化運作、專業化服務構建的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開放創新及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的統稱。
發展眾創空間要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作用,有效利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區、應用創新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利條件,著力發揮政策集成效應,實現技術創新與社會創新結合、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2008年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知識社會與創新2.0”第二屆中國移動政務研討會上,北京的“三驗”AIP應用創新園區(Application Innovation Park)作為國內較早開展的城域開放眾創空間探索,就得到與會各界專家的高度關注,并與國際上的Fab Lab、Living Lab兩大眾創模式一并被稱為面向知識社會的三個典型創新2.0模式。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外已經把眾創空間發展推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在十多年前,國外Fab Lab、Living Lab、Hackspace、TechShop、Makerspace等各種類似形式的眾創空間就已經逐步形成,對科技創新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應對知識社會創新2.0機遇,國內也就用戶參與創新、以及眾創空間建設進行了積極探索,隨著Fab Lab、Living Lab、Maker等概念被引入中國會同“三驗”AIP應用創新園區對城域開放眾創空間的早期探索,更多眾創空間開始涌現,如北京創客空間、上海新車間、深圳柴火空間、杭州洋蔥膠囊等,發展也各具特色。
本刊編輯部. 創新2.0時代的眾創及眾創空間國內外發展[J]. 辦公自動化, 2016(6):26-29.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