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料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蝦料主要成分有魚粉、大豆粕、花生粕、玉米粕、玉米蛋白粉、高筋面粉、魚油、磷脂等。標簽上一般注明主要原料名稱,但沒有十分重要配比量。
營養(yǎng)指標只反映它的量,不能反映它的質,而質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同是40個蛋白,魚粉蛋白質和豆粕蛋白質是不同的,豆粕蛋白質和棉籽粕、菜籽粕蛋白質也是不同的。
擴展資料:
好的蝦料為淺灰黃褐色,色澤一致,油潤。但顏色受原料色澤的影響,會有深淺變化,不可以視為主要質量因素。蝦料的表面光潔,斷口平整,長短比較一致,顆粒均勻。
好的蝦料應該有清香的魚粉、蝦或魷魚氣味。久封打開,不能聞到刺鼻的氣味,也不能有油脂氧化的氣味。清而不濁,說明使用的魚粉較好,濃濁魚粉味,說明使用的魚粉、魚油較多但質量較差。
將蝦料浸泡到水里,2~3小時后,蝦料膨脹而不散,不起縫,不斷裂,兩頭不開花。浸水30~40分鐘后全軟化,手捏蝦料無硬心,捏扁蝦料也不散開。
魚粉的營養(yǎng)成分如何?
魚粉是將全魚或除去可食部分的剩余物經蒸煮、壓榨、干燥和粉碎后的產品。由于原料和加工方法的不同,魚粉的營養(yǎng)成分變化較大。國產魚粉大都是以不宜作食用的低質魚類或者魚產品加工時剩下的下腳料(魚頭、魚骨、內臟和碎魚)制成。因此,其質量隨加工原料變化而不同。一般說來,國產魚粉粗蛋白質為28%~55%之間,粗脂肪為1.5%~15.5%,粗灰分為15.5%~25%,鈣為0.8%~10.5%,磷為1.2%~3.3%。
魚粉中富含煙酸、維生素B2和維生素B12,真空干燥制成的魚粉還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進口魚粉分白魚粉和紅魚粉。白魚粉以鱈魚、狹鱈和鰈魚等原料加工生產的魚粉,這些魚粉在阿拉斯加灣等海區(qū)漁船上生產,又稱北洋魚粉,其粗蛋白質含量在60%~70%之間,粗脂肪8%以下;紅魚粉以沿海多獲性的沙丁魚、竹刀魚以及太平洋鯡魚等原料,這些魚肌肉為紅褐色,故制的魚粉為紅魚粉,秘魯和智利是這類魚粉的主要生產國。紅魚粉粗蛋白質含量為61%~67.7%,粗脂肪為7%~10%,粗灰分為15%~20%之間。為了保證魚粉的質量,近年來,國家對魚粉重新制訂了質量標準,其理化指標。
魚粉不僅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齊全、平衡,其生物價值高,亦易消化吸收。此外,魚粉中的賴氨酸和蛋氨酸含量高,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也豐富。因此,魚粉已被公認為最好的動物性蛋白質飼料源。
本條內容來源于:中國農業(yè)出版社《中國土種志》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