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廠凈水的過程是什么?
自來水廠凈化水的過程是:河水→加絮凝劑(明礬)→沉淀→過濾→吸附(活性炭)→消毒→用戶。
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簡單來說,一般自來水公司所采用的凈水過程是“混凝一澄清一過濾一加氯殺菌”模式。
凈水的原理:
原理是將物理、化學反應有機融合在一起,集成了直流混凝、臨界絮凝、離心分離、動態過濾及污泥濃縮沉淀技術,短時間內(25~30)在同一罐體中完成廢水快速多級凈化的一體化組合設備。
該設備SS去除率高達99.9%,COD去除率達到40%~70%。
凈化器為鋼制灌體,上中部為圓柱體,下部為推體,自下而上分別為污泥濃縮區、混凝區、離心分離區、動態過濾區、清水區。
自來水廠凈水過程主要有絮凝、沉淀、過濾、加氯消毒等,具體如下:
1、加入絮凝劑,與水中的雜質進行反應和吸附;
2、反應后的大分子雜物進行沉淀;
3、分別經過裝有石英砂、活性炭等濾材的濾池進一步過濾;
4、出廠前進行加氯消毒。
自來水由于消毒手段還不夠完善,大多數的自來水飲用者,都會使用自來水,自來水在消毒的過程中,是利用漂白粉(劑)進行消毒,即使在努力的進行過濾,但是還是有少量或者微量的氯(漂白粉),在水加熱100℃就會產生,是一種致癌物質。
氯氣溶于水,與水反應生成次氯酸和鹽酸,在整個消毒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次氯酸。對產生臭味的無機物來說,它能將其徹底氧化消毒,對于有生命的天然物質如水藻,細菌而言,它能穿透細胞壁,氧化其酶系統(酶為生物催化劑)使其失去活性,使細菌的生命活動受到障礙而死亡。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