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體系具備的因素?
第一:具備可控性。
有些人迷信技術,有些人忽視技術。但事實上,IT平臺比人為操作更具備可控性。制度、流程等就好比是企業運營的血脈,純粹依賴人力去實施,難免會受到各種各樣其他因素的制約,這些對于管理者就好比一個個黑洞,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更不曉得如何去優化。這個時候的管理體系不具備可控性,也同時喪失了一些優化空間,大大影響企業的生民力指數。對于管理者來講,可能有無數個靈感來告訴他該怎么樣治理好公司。但管理者不能依賴靈感實施整個公司的治理,他還需要一套規范的IT系統來實現落地,達到管理可控。
一套IT系統要做到可控并不那么容易。以泛微OA來講,它需要具備嚴謹的權限控制體系,需要具備一定的要素協同能力,以及足夠的留痕能力便于管理者對企業運營過程進行管控。這需要從平臺架構、設計理念等多方面綜合考慮,以保證這種管控能力,同時確保這些管控能力不會阻礙新的管理思路的落地。
第二:具備協同性。
企業經營由人、財、物等多個要素構成,任何一個業務過程或者管理過程都是各項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協同性是一家企業是否能夠順暢運行的保障。有生命力的管理系統需要保證使用者在需要時能夠對各類資源進行調用,并且保證管理者能夠對各類資源的調用權限進行控制和修正,保證被調用資源的所有者或管理者能夠在第一時間響應這種協同。泛微的OA系統采用了協同矩陣模型、齒輪聯動模型為設計原型,使得企業各經營要素之間能夠織起一張網。并且這張網不是固定不變的,哪里需要加密,哪里需要保持通透和交流,完全隨需而定。
第三:具備知識性。
人的知識、能力是一家企業發展的必需要素。一套有生命力的企業管理體系,需要能夠支撐到企業中人的要素的成長和發展,也就是這個平臺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性。更明確地來講,IT系統需要能夠幫助企業構建起一個平臺,用來傳承企業的知識文化,把各項制度變成一種天然的組織約束力,讓各類知識和業務經驗盤活,成為組織成長源源不竭的給養。一個合格的知識管理平臺,需要能夠承擔知識管理中從知識積累、知識共享到知識利用、知識創新整個過程,泛微強調打造“活水化”的知識容器,員工就好比魚兒,能夠自由享受這種知識氛圍。
第四:具備成長性。
一套有生命力的管理系統是能夠伴隨企業成長的,要能夠經受企業發展過程中組織規模擴張和業務擴張所帶來的考驗,有對新技術的包容力和吸收力
我朋友,用老方法,做了,一個,處理水的,東西,呀老方法,算是發明不,那個來說說
不算,老方法,是公認的了。不過你可以申請專利時體現出你創新的地方,記住,不能總提老方法,提創新的部分。
水質采樣技術規程sl187-96由什么代替
SL 187-1996 水質采樣技術規程,現行,目前有效,沒有廢止也無被替代。
GB50108-2008規范問題
其實這與規范所涉及的工程重要性及地下工程施工方法有關。對于一般民用建筑(結構及構件有疲勞問題或混凝土環境類別為三、四、五類是除外)工程建議執行混凝土規范的規定,不考慮《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的此規定。
《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2005)第4.11.5條規定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中有“外墻外側 直接防水的厚度為40,設防水層的厚度為30”,一般情況下可取地下室外墻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超過40mm。
工程設計中應避免采用厚度超過40mm的混凝土保護層(基礎底面除外)
——引用自中華結構論壇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