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化水養魚的最佳方法?
池塘養魚,水質是個大問題。如果養魚水質不好怎么辦呢?今天我們來了解幾種魚塘水質凈化方法。
1.合理增氧調節養魚水質
合理使用增氧機,既可直接增加中池塘的溶解氧含量,又可攪動池水而使上下層水體發生對流,促進底池釋放氮、磷、鉀等營養元素,使有害因子無害化,維持池塘水體的優良環境。池塘配備增氧機,其負荷以0.3千瓦/畝計算。
合理使用增氧機,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晴天中午開動增氧機1~2小時,使池塘上下層池水溶解氧分布均衡;第二,避免晴天傍晚開機,以免水體因缺氧而引起魚兒浮頭;第三,陰雨天 ,宜夜間及早晨開機,中午不開機,否則不但不能增加下層水體的溶解氧含量,反而降低了上層水體中浮游生物的造氧功能,增加耗氧水層;第四,夏秋季節,白天水溫高、上午或傍晚氣溫下降幅度較大,易引起魚兒浮頭,一般黎明時可適當開機。
?
2.科學投喂調節提高養魚水質
隨著全價顆粒飼料和自動顆粒投飼機的使用,單位水體的魚產量比傳統養殖池的產量成倍增長,成魚養殖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傳統養殖方式投喂散料,相當一部分飼料粉末不能被魚兒攝食而溶入池水中,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從而限制了魚產量;使用自動顆粒投飼機投喂顆粒飼料則減少了飼料的浪費,從而使水質更加容易控制。
投喂時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選擇優質、全價顆粒飼料;第二,合理配備投飼機,一般15畝以下水面以每2畝配備投飼機1臺,15畝以上水面每4~5畝配備1臺投飼機;第三,正確使用投飼機,根據“小一大一小、慢一快一慢”的投喂原則進行投喂;第四,根據魚體攝食情況適時停機,一般約有40%魚兒散開后即可停機;第五,兩次投喂時間間隔應在2小時以上。
3.加注新水提高養魚的水質
池塘加注新水能帶進氧氣和老水中缺乏的營養元素,如鐵、錳、硅等,加深池塘水位,增大魚兒活動空間,沖淡有毒物質,快速提高水質。成魚養殖期間,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新水,池水中的生物代謝產物會逐漸積累,易使池水老化,加劇水體中溶解氧的消耗,魚兒應激增加、攝食減少、體質下降。特別是養殖中后期,由于魚體處于生長旺盛期,攝食量大,投喂量增加,致使水體中的耗氧有機物含量急劇上升,消耗大量溶解氧。因此,及時排除部分底層池水,加注新鮮池水,可以減少水體中的耗氧有機物含量,降低非離子氨和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濃度,促進池水中浮游生物生長。養殖前期,可每隔15~20天換水1次,養殖中后期的7~9月是魚類生長旺季,可每隔7~10天換水1次;換水時,應掌握先排后加,每次換水量約在30厘米左右
4.生物制劑調節法提高水質
光合細菌以光為能源,利用二氧化碳或有機物進行營養繁殖,能降低池水中氨態氮和硫化氫等物質的含量,凈化水質,有效增加水體溶解氧的含量。
硝化細菌可將亞硝酸鹽轉化成硝酸鹽,革蘭氏陽性放射菌能抑制有害菌類的繁殖。使用上述微生物制劑,能夠有效控制成魚養殖池的水質,減少細菌性疾病的發生。
5.合理施肥調節法提高水質
新開池塘,往往塘底瘦,需施基肥(以施經發酵腐熟的雞、豬糞為好),一般每畝(1畝=667平方米)250~300千克。追肥以無機肥為主,每畝可施尿素1~2千克、磷肥2~4千克。養殖2年以上的池塘,不需要施基肥,只需在進水后施入適量無機肥即可,每畝可施尿素1~2千克、磷肥2~4千克。
施用無機肥時最好選在晴天上午9~10時進行,用水溶解后全池潑灑,促進浮游生物的生長與繁殖。在成魚養殖前期的3~6個月,池水可適當肥些,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30厘米,養殖后期,池水肥度要淡些,池水透明度可控制在35~40厘米。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