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勇的科研經歷
1982年朱有勇教授開始從事生物多樣性控制病害的科學研究。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了生物多樣性是控制病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基本明確了作物品種搭配和時空配置控制病害的原理和機制,發明了農業生物多樣性控制病害專利技術30余項,建立了應用推廣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程,形成了一系列促進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的實用技術。2000年,水稻品種多樣性控制稻瘟病的研究結果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NATURE上作為封面文章發表,探明了品種多樣性控制病害的基本效應、作用和規律,解析了遺傳異質、稀釋效應、物理阻隔、協同進化和微生態氣象條件變化等因素控制病害的機理。2001年該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技術;2002年發明了麥類與蠶豆、油菜與蠶豆多樣性優化種植技術;2003年發明了玉米與馬鈴薯時空多樣性優化種植技術;2004年發明了玉米與魔芋時空優化控制病害技術;2005年發明了玉米與辣椒優化種植技術;2006年研發了烤煙與玉米時空優化配置技術;2007年研發了甘蔗與玉米、甘蔗與馬鈴薯時空優化栽培技術;2008年,朱有勇教授發明的一系列作物多樣性時空優化技術被云南省政府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全省大力推廣,三年內普及到適宜推廣面積的百分之九十。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