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化水的方法有:①過濾、②加明礬吸附沉降、③蒸餾、④消毒殺菌、⑤活性炭層吸附.(1)其中凈化程度最
(1)根據凈水的原理、方法可知,蒸餾得到的水為純水,所以蒸餾的凈化程度最高.
(2)加明礬吸附是把水中小顆粒泥塵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不溶性小顆粒固體雜質可以通過過濾除去;投藥消毒可以除去細菌微生物,故要將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凈化成生活用的自來水,將所選用的方法按凈化過程排序是②加明礬吸附沉降→①過濾→⑤活性炭層吸附→④消毒殺菌.
(3)硬水和軟水的區別在于所含的鈣鎂離子的多少,生活中常用加熱煮沸的方法來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為:(1)③;(2)②①⑤④;(3)加熱煮沸.
水處理行業有什么新技術
EDI都用了快十年了還新技術。
超聲波去除藍藻以及水中有害的有機物,凈化水環境.現在剛剛使用
還有CCAS工藝,即連續循環曝氣系統工藝(Continuous Cycle Aeration System),是一種連續進水式SBR曝氣系統。這種工藝是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處理法)的基礎上改進而成。SBR工藝早于1914年即研究開發成功,但由于人工操作管理太煩瑣、監測手段落后及曝氣器易堵塞等問題而難以在大型污水處理廠中推廣應用。SBR工藝曾被普遍認為適用于小規模污水處理廠。進入60年代后,自動控制技術和監測技術有了飛速發展,新型不堵塞的微孔曝氣器也研制成功,為廣泛采用間歇式處理法創造了條件。1968年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大學與美國ABJ公司合作開發了“采用間歇反應器體系的連續進水,周期排水,延時曝氣好氧活性污泥工藝”。1986年美國國家環保局正式承認CCAS工藝屬于革新代用技術(I/A),成為目前最先進的電腦控制的生物除磷、脫氮處理工藝。
中水處理工藝成本
說到中水處理,那是建立在下水處理已經完成的基礎上的深度處理段而言的。由此可以判斷為,達到排放水平的污水凈化到回用的中水水質指標。
那么,現在能遇到的就是城市市政污水和企業污水2大類,小的還有住宅小區、農莊、辦公樓、學校、賓館等。
從規模上能分出不同的處理工藝,從回用目的上也可以分不同的工藝。
潔凈要求高的可以做到純凈水,也有COD值30mg/L或COD值50-60mg/L自然需要不同的流程完成,消耗的成本也形成很大差距。
我例舉幾個投資2700萬/450噸/小時的工藝成本消耗,:
COD 曝氣、臭氧加活性炭 CAOT組合工藝 MBR
70降到50 1.5元/噸 0.06元/噸 3.1元/噸
50降到30 2.5元/噸 0.10元/噸 5.0元/噸
制作純水,用雙膜,燕山煉油廠運行5年,1.70元/噸。
(進水COD小于30mg/L,氨氮小于5mg/L)
上述工藝中,只有CAOT組合工藝無藥劑消耗、產泥最少、抗沖擊性較強、遭遇沖擊后恢復最快,實現無人值守、全自動運行,但不能脫鹽。
高分求自來水凈化物理和化學方法
首先,水進來,要進行過篩,把大塊垃圾什么的濾去,靜置沉降,然后是過濾,過濾掉小的東西,然后是過炭過沙,進行徹底過濾(這樣的目的是便于過濾炭沙回收),然后是消毒,用氯氣,次氯酸鹽加鹽酸等等....最后是加壓,最最后是我們喝,喝完了在排回池塘....然后又是一個循環....多次賺錢那!
明礬凈水是過去民間經常采用的方法,它的原理是明礬在水中可以電離出兩種金屬離子:
KAl(SO4)2 = K+ + Al3+ + 2SO42-
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膠狀的氫氧化鋁Al(OH)3:
Al3+ + 3H2O = Al(OH)3(膠體)+ 3H+
氫氧化鋁膠體的吸附能力很強,可以吸附水里懸浮的雜質,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礬是一種較好的凈水劑。近年來發現, 明礬中含有的鋁對人體有害。長期飲用明礬凈化的水,可能會引起老年性癡呆癥?,F在已不主張用明礬作凈水劑了。
有很多地方采用了新的混凝絮凝劑,但是原理都是一樣的,通過絮狀沉淀吸附水中的懸浮物。
還有就是氯氣消毒的問題,氯氣跟水反應生成的HClO具有強氧化性,可以殺菌消毒。
還有就是,氯氣消毒國外也在用,再有,有些地方消毒后還要經過反滲透膜過濾的,最后我們用的自來水都是有標準的,有毒物質是不會超標的。
我是學水處理的,但是畢業后沒有干這行,就能給你說這么多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