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太原的世界第二大佛蒙山大佛神秘消失598年,怎么回事?
太原還有座世界第二大佛?怎么會消失?
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我們今天所說的主角就是位于太原晉源區蒙山的蒙山大佛,又叫西山大佛。
可能很多人會疑問,蒙山大佛竟然這么有名?!是的,蒙山大佛在歷史上更加出名,唐代記載其“高二百尺”,換算約合63米,比高71米的四川樂山大佛低8米。
據史料記載,大佛鑿于北齊天保二年(551)。比樂山大佛早162年。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都來瞻仰過大佛。其實,這尊大佛被很多朝代的皇帝禮拜過。
那么,這多大的一尊佛怎么會消失呢?
據歷史學家推測,元末寺毀閣傾,佛頭掉落,殘磚破瓦和山間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還有種說法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佛頭被侵華日軍毀滅,或者其因地震而消失,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從此以后,顯赫了幾百年的“西山大佛”就此消失。
1980年,一位叫做王劍霓的民政人員,進行全國地名普查。他的祖父曾是山西佛教會會長,他從小就從聽過西山大佛的故事。當地一處名為“大肚巖”的地方,讓王劍霓發現了秘密。
在村民的帶領下,他幾次尋訪,找到了隱藏于碎石堆中的佛胸。
如今我們看到的大佛,是經過修復的,而佛頭也重新修建。
消失了近600年后,西山大佛重現。
作為一名太原人,我希望更多的沉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寶藏能被發掘,被保護修繕,成為太原乃至山西吸引世界的新名片。
1983年,一個轟動性的消息傳來,在海內外都引起了震動!這就是,消失了將近600年的太原蒙山大佛,在太原重新發現了!
那么,這么一尊巨型佛像,是因何而興,又因何而廢,在人們眼光下躲藏了600年重新發現的呢?
事情要從太原一個文史愛好者王劍霓說起。他是一名老太原,在1980年的時候,抽調參加地名普查。他發現,在《北齊書》中有著對于當時的大佛像的記載。《北齊書》中記載,“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此處的宮是指歷史有名的晉陽宮。此外,在《資治通鑒》中也有記載。而在明朝的太原地方志中,記載著這尊大佛像被毀廢。
那么,這尊大佛像,難道就真的無影無蹤了?帶著這個疑問,他不顧自己已經年近六旬,親自到野外實地考察。
通過走訪當地百姓,他得知附近有個叫做大肚崖的地名。那么,這個大肚崖是個什么形狀?如何生成?帶著這樣的疑問,他親自來到大肚崖。
雖然大肚崖已經被坍塌的石塊填起了很高,但是他經過多次考證,還是確定,這個大肚崖就是蒙山大佛像的胸部。
當時大佛的頭部缺失,露出的胸部高15米多,胸部以下埋在厚達數十米的土石之中。
1983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簡訊,宣布在太原找到了蒙山大佛,引起了海內外佛教界的轟動。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二十多公里的蒙山。依山鑿巖而建,建成于公元551年(北齊年間)。從年代上來講,比樂山大佛要早162年,從體量上來說,比樂山大佛略小。
依大佛像興建有開化寺,香火興盛。從北齊北周再到隋唐五代北宋金元諸朝,大佛及佛寺興盛了800年,直到元末,由于年代久遠,大佛的頭部墜落,佛閣崩塌,大佛的身軀掩埋于亂石之中。
重新發現蒙山大佛之后,當地為了開發旅游資源,把掩埋住大佛身體的亂石全部清理,另外按照北齊造像風格,重新設計塑造了一個大佛頭。
整修一新的蒙山大佛兩腿底部至頸部高約30米,佛頭高約12米,加上重修時補筑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現在從基座到佛頭高度大約為48米。是當之無愧的佛教瑰寶,是古代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凝結。
好了,就寫到這里吧。
文字原創,配圖來自公共網絡,侵刪。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