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管廊內污水檢查井怎樣施工方案
南京圓井塑業告訴你:綜合管廊中收容的各種管線是綜合管廊的核心和關鍵。在傳統的綜合管廊建設中,綜合管廊多收容電力、信息、自來水、煤氣、中水、污水、雨水等市政管線。近十余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發達國家在綜合管廊的建設中
地下室排水及施工方案
采用基坑上面,四周設排水溝(寬300深250~500),離基坑邊1.5~2米處設置,基坑邊與水溝之間用C20砼150厚左右,坡度為基坑邊向內放坡5%,如果你的基坑設置了支護樁,你在基坑底部設置一道排水溝(寬300深250~500),如果沒有支護樁,你得做一個噴射混凝土護坡(按規范土質不同斜度不同)。
如圖:
小城鎮常用哪些污水處理工藝
傳統活性污泥法
處理工藝:生活污水進水-格柵-沉沙池-一次沉淀池-曝氣池-二次沉淀池-(消毒)-出水。
該工藝穩定成熟,但有機物處理容積負荷偏低,造價高:處理1立方米污水工程造價為1200-1500元;運行維護費用高:處理1立方米污水運行費用一般為0.6-0.8元。而且市政污水需要由管網收集輸送到污水處理廠,同時污水處理廠對周邊生活環境也有一定影響。處理過程排放的污泥需要進行脫水處理后才能處置。
城市污水厭氧處理工藝
該工藝的流程是:生活污水進水-格柵-沉沙池-上流式厭氧反應器(UASB)-氧化塘-出水。
處理工藝需要機械設備少,運行管理簡單。因此,處理城市生活污水采用該工藝要比傳統活性污泥法工藝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都降低約38%。剩余污泥排入后續氧化塘進行穩定處理,不需再設污泥處理裝置。缺點是后處理的氧化塘占地大。
水解-好氧生物處理工藝
工藝流程:原污水-格柵+沉沙池-水解池-曝氣池-二沉池-出水,水解池-污泥池-污泥脫水處理。
該工藝將厭氧反應控制在水解-酸化階段,縮短了污水停留和后續的曝氣時間,減少了工程建設投資。采用該工藝,按10萬噸/年規模的污水處理廠計,處理1立方米污水工程投資800元,運行費用為0.3元左右。缺點是需要對污泥進行專門處理。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處理工藝
該工藝的工作原理是在一個池子里對污水在時間上交替實現曝氣、微生物降解、二次沉淀功能來處理污水。污泥需要進一步處理。
優點包括:工藝簡單,可不建二沉池,不需污泥回流等,節省投資;處理效率高,可以去除氮、磷。按現有工程概算,噸水工程投資為800-1000元,噸水處理成本為0.2-0.3元。
氧化溝處理工藝
氧化溝屬于活性污泥處理工藝的一種變形工藝,一般不設初沉池,采用延時曝氣。在封閉的環型溝渠結構內完成曝氣、生物降解有機物、除氮、二次沉淀等。
該工藝的優點是:曝氣可控性強,占地小,建設投資和運行費用都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節省20%左右。處理效率高、運行穩定,可去除氮,對中、小型污水處理廠尤其適用。
生物膜法工藝
生物膜法工藝是通過布水器使污水均勻流過濾料、生物轉盤或填料表面的生物膜,生物膜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含大量的微生物,能夠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在分解有機物的同時,膜上的微生物快速繁殖增長,更新換代,老化的生物膜從表面脫落,隨水流排出,這樣使污水得到凈化。生物膜法有曝氣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接觸氧化等工藝類型。
由于生物膜法處理污水的負荷高于活性污泥法,且供氧效率高,其噸水處理工程造價和運行費用都比活性污泥法低20%左右。采用生物膜法處理污水還有占地小、出水質量高、抗沖擊負荷性能好、臭氣噪聲對周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
AB工藝
AB(Adsorption Biodegradation)工藝是吸附-生物降解工藝簡稱。典型的AB工藝流程:污水-格柵-沉沙池-A段曝氣池-中間沉淀池(污泥回流至A段曝氣池)-B段曝氣池-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至B段曝氣池)-出水。A段(高負荷)、B段(低負荷)嚴格分開,串聯運行,可視為一種改進的兩段生物處理技術。
AB法的基建投資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當,但運行費用要低20%左右;AB法通過采用變形的AB工藝,可以對氮磷進行有效去除,但運行管理較復雜。而且對于工業廢水比例高的城市污水,不宜采用AB法處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