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濕地的設計問題
展開全部
可能想要的是生態浮床。浮在水面,可種植水生植物,既凈化了水體,有美化了環境,是不錯的可持續治污方法。我們小區的人工湖里就有,洋氣的呢!呵呵!!對了,是重慶七采生態浮床。
平流人工濕地和垂直流人工濕地哪個氨氮處理效果好
一般兩種人工濕地一起串聯處理效果會更好。
如果你單獨問平流人工濕地與垂直流人工濕地哪個效果好的話,我選擇垂直流人工濕地。
因為垂直流人工濕地的水流經過上升、下降、再上升,其中就有一個有氧、缺氧、厭氧分層循環的情況。
大家都知道氨氮的去處,需要厭氧(兼氧)與好氧的結合,就是書本上的好氧段回流至厭氧(兼氧)段,通過活性污泥的硝化、反硝化的功能來去處水中的氨氮。
平流式的話就沒有明顯的交替循環了,只是上部好氧,下部缺氧厭氧,所以效果會比垂直流的差。
個人意見,有錯誤請指教
什么是垂直流濕地系統
高效垂直流人工濕地系統水質凈化技術介紹
1、工藝原理
人工濕地系統水質凈化技術是一種生態工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種植特定的濕地植物,從而建立起一個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當污水通過系統時,其中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被系統吸收或分解,使水質得到凈化。
2、方法特點
人工濕地系統具有建造成本較低、運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質非常好、操作簡單等優點,同時如果選擇合適的植物品種還有美化環境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具有占地面積較大的缺點。
3、適用范圍
經過人工濕地系統系統處理后的出水水質可以達到地面水水質標準,因此它實際上是一種深度處理的方法。特別適用于飲用水源和景觀用水保護,處理后的水可以直接排入飲用水源或景觀用水的湖泊、水庫或河流中。因此特別適合處理飲用水源或景觀用水區附近的生活污水或直接對受污染水體的水進行處理,或者為這些水體提供清潔的水源補充。
4、基建與運行費用
基建費用與很多因素有關:地形特征、地層結構、選用的前處理方法、進水水質情況、出水水質要求、外觀要求等等因素有關。因而根據情況的不同有很大差異,但比二級污水處理廠低很多。 人工濕地系統運行費用特別低,如果僅以電費計,通常不會超過0.05元/噸/天(主要用于提高進水水位,如果水位不需提升則沒有此項費用),另外需要工人進行簡單的操作和維護管理。
5、處理效果
出水水質可以因進水水質或停留時間的不同達到地面水水質標準(GB3838- 88)II至V類標準。系統可以根據進水水質狀況和出水水質要求進行設計。
鄭東新區濕地公的植物簡紹和污水處理系統簡紹
一、鄭州市鄭東新區人工濕地簡介
鄭東新區人工濕地位于CBD外環和南北運河交匯處,占地約4萬㎡ ,由1個溫室、1個控制室、16個碎石床和16個生物塘組成。它是由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河南建達工程建設監理公司監理、北京中關村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并于2006年5月份試運行,2006年12月份竣工驗收。
鄭東新區人工濕地是鄭東新區首次大規模采用人工濕地技術建設的生態保護主題公園和生物環境教育基地,該系統主要是負責處理鄭東新區CBD中心湖水,系統日處理水量約為10000m3。最大日處理可以達到20000m3,也是目前全國城市生態濕地水體處理系統中水處理能力最大的人工濕地工程之一。經該系統處理后能達到國家地表水二類水質標準,使中心湖水表體經常保持在國家三類水質標準。
鄭東新區人工濕地體現了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凈化水質技術摒棄了傳統的過濾、撒藥等污水處理方法,主要利用植物的化學作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及填料的物理作用,吸收或者分解污水里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使污水得到深度凈化,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人工濕地是集污水處理、環境保護、科普教育和休閑觀賞等功能于一體的水處理先鋒技術,不但具有生態環保的功能優勢,而且建設成本、運行管理費用低廉。另外,該系統還通過與園林景觀設計相結合,充分利用濕地內的綠色植物和水,在發揮水質凈化功能的同時,又為城市環境營造了一處美麗的休閑觀賞景區。
實踐證明,人工濕地對CBD如意湖的水體凈化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人工濕地公園同如意湖已成為鄭東新區一道靚麗的風景。
二、人工濕地的水處理過程
依據水質監測狀況,當如意湖湖區水體需要凈化處理時,由水泵將水經地下管道抽送至人工濕地。進入濕地后,先經過跌水曝氣池加氧,然后依次流經一級生物池、一級碎石床、二級生物池、二級碎石床進行過濾、除磷氮,最后經地下管道流回CBD湖區。
三、人工濕地的水質凈化原理
鄭東新區CBD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系統是利用生態系統中物理、化學、生物的三重協調作用,通過過濾、吸附、沉淀、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方法,實現了對污染物質的高效分解和凈化。水質凈化系統不僅能去除有機物,而且能脫氮除磷、去除重金屬。
凈化系統首先將污染水中的鐵離子氧化除銹。這個程序由跌水氧化及除銹濾池處理。
污水中污染物可分三類,第一類污染物為懸浮物、第二類污染物為有機污染物;第三類污染物為無機鹽氮N和磷P。
懸浮物的去除主要靠沉淀作用和被吸附作用,以植物碎石床為主的綜合生態處理工藝的去除效果非常好,當水力負荷小于0.8m3/m2,其去除率都在95%以上。
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是靠本工程中的高等水植物塘植物的根系和植物碎石床中的植物根系、碎石面上的生物膜,能有效的將污水中的有機顆粒和膠體吸附,隨后被微生物降解。植物碎石床對主要有機污染物BOD5的去除率,在水力負荷0.4-0.6m3/m2.d情況下,一般在80-90%之間。
對磷的去除是通過微生物的積累、植物的吸收和碎石床的物理化學等幾方面的協調作用共同完成的。
對氮的去除是依據富營養化湖水中的氮一般主要以有機氮和氨氮的形式存在,有機氮在人工濕地系統中被異養微生物首先轉化為氨氮,而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轉化為無機的亞硝態氮和硝態氮,而后一部分被植物根系吸收,另一部分在厭氧條件下通過反硝化菌的作用從系統中逸出。
本科研技術系統是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汪俊三教授經過多年研究取得的成果。該技術已通過國家環保總局鑒定。達到國際同類研究領先水平,并獲得2002—2004年度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進步獎。
四、人工濕地系統的各組成部分
鄭東新區的人工濕地系統主要由中央控制系統、溫室、人工濕地及給排水管線和配電系統四大部分組成。
1.人工濕地是發揮水質凈化作用的主體。由4個跌水曝氣池、8塊濕地及連通管線組成,每個跌水曝氣池供應兩塊濕地用水。
跌水曝氣池為漿砌卵石結構,每個曝氣池分為一級跌水池、二級跌水池、三級跌水池,通過這種瀑布式流水的方式,為濕地水體進行充氧,增加水體的氧元素。
每塊濕地由一級生物池、一級碎石床、二級生物池和二級碎石床組成,碎石床內和生物池內栽種水生植物,包括:香蒲、蒼蒲、蘆葦、水竹、水蔥、等,這些水生植物能夠吸附水體中的氮、磷元素,既起著凈化水體的作用,同時也是很好的綠化觀賞植物。
2.中央控制系統是整個濕地水質凈化系統的控制監測中心,其內設置有水質分析實驗設備、配電控制系統、濕地監視系統及管理人員辦公設施等。
3.溫室主要是解決水生植物的過冬及來年春季種苗培育問題。
4.給排水管線和配電系統是濕地與中心湖之間及濕地各池之間給水連接、水體循環等服務配套設施。
5.中心景觀公園.中心景觀公園內共種植有110多種景觀植物,公園風景秀美,是一個休憩觀光的好場所.
五、投資及運行費用對比
人工濕地的投資1200余萬元約為二級污水處理工藝的41.7%。二級污水處理一般1噸水投資費為2000元,人工濕地投資費為800元。
人工濕地運行不需要電耗,年運行費用約為為二級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的12.5%。二級污水每處理1噸水直接費用為0.5元,人工濕地每處理1噸水直接費用為0.1元。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