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在南四湖建立人工濕地?
山東省斥資5.75億元打造南四湖人工濕地
總投資5.75億元的南四湖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近日率先在微山縣昭陽街道境內正式啟動。
南四湖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必經之地和重要調蓄水庫。利用人工濕地生態工程的建設,再采取退池還湖、退地還濕、退耕還林等一些措施,可以恢復南四湖的自然生態,改善南四湖水質,增加南四湖的環境容量,為微山縣乃至濟寧市的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拓展環境空間;同時對于保持流域、區域生態平衡,減輕自然災害,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確保全省生態環境安全,優化魯南和魯西地區的投資環境,提升區域的經濟運行質量,進而促進全省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南四湖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主要是通過恢復建設南四湖人工濕地,利用濕地系統中物理、化學、生物三方面的協同作用,來對水中污染物進行降解、凈化,從而改善南四湖水質。工程啟動后,將陸續在南四湖上級湖建設9處人工濕地生態群落緩沖凈化區,在下級湖建立2處人工濕地生態群落緩沖凈化區。工程實施后將使南四湖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給南四湖水質提升提供一種天然和長久的保障。
目前,已種植蘆竹720畝,蘆葦200余畝,蓮藕、芡實、菱角等浮游植物100多畝,長勢良好已進入澆水、施肥管理階段,工程進展順利。南四湖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投資,規劃面積為30萬畝,其中挺水植物蘆葦、蒲草、苦江草等的栽種面積為18萬畝,浮游植物的種植面積為6萬多畝,沉水植物4萬余畝,工程建設共需投資57500萬元。今年將全面進行人工濕地建設,使人工濕地建設達到規劃設計的要求;2006年,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全面發揮效益,各入湖水質經人工濕地凈化后,達到國家地表水Ⅱ、Ⅲ類水質。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