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2020修正)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的管理,保障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安全運行,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含建制鎮)規劃區的排水與污水處理的規劃、管理,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行和維護,以及內澇防治,適用本條例。第三條 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堅持尊重自然,統籌規劃,配套建設,保障安全,綜合利用,建設、維護和管理并重的原則。第四條 市城市排水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按照管理職責,承擔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的監督管理工作。
區(市城市排水主管部門負責管理的除外)、縣(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排水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職責,承擔本轄區內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的監督管理工作,業務上接受市城市排水主管部門指導監督。
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的相關管理工作。第五條 市城市排水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本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地理、氣候特征,依據有關總體規劃并銜接相關專項規劃,編制本市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并報省城市排水主管部門備案。
區城市排水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本條第一款相關規定,編制本轄區的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報市城市排水主管部門統籌調整,納入本市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
縣(市)城市排水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本條第一款相關規定編制本轄區的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并報市城市排水主管部門備案。
調整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報送審批。第六條 市、區縣(市)城市排水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降雨規律、暴雨內澇風險等因素,編制內澇防治專項規劃,合理布局雨水滯滲、調蓄、抽排設施及排放通道。內澇防治專項規劃應當納入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第七條 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建設年度計劃,并安排專項資金,保障設施的建設、運行和維護。第八條 新城區建設排水設施應當實行雨水、污水分流;舊城區具備條件的,應當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要求,有計劃地實施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在雨水、污水分流改造過程中涉及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在已經實行雨水、污水分流區域,不得將污水排入雨水管網或者將雨水管網、污水管網相互混接。第九條 建設城市道路、橋涵等項目時,建設單位應當同步建設公共排水設施。第十條 新建、改建、擴建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應當配套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增強綠地、砂石地面、可滲透路面和自然地面對雨水的滯滲能力,利用建筑物、停車場、廣場、道路等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削減雨水徑流,提高城市內澇防治能力。第十一條 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以及需要與已建成的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相連接的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依法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時,應當就排水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和相關標準征求城市排水主管部門的意見。
城市排水主管部門應當在兩個工作日內提出意見。第十二條 公共排水設施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具備正常運行功能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建管交接,將排水設施移交維護運營單位,簽訂移交協議,移交竣工資料。建管交接應當通知城市排水主管部門參加。
公共排水設施不具備正常運行功能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整改,具備正常運行功能后方可移交。第十三條 城市排水設施維護運營責任按照下列規定劃分:
(一)公共排水設施,由城市公共排水設施維護運營單位負責;
(二)封閉區域內的公共排水設施,封閉區域管理單位應當配合城市公共排水設施維護運營單位對設施進行維護管理,并簽訂排水設施安全保護協議;
(三)公共排水設施建設工程及城市道路、橋涵工程配套建設的公共排水設施在完成建管交接前,由建設單位負責;
(四)自建排水設施由產權單位或者使用單位負責。第十四條 無人管理的城市排水設施,應當由城市排水主管部門組織確認維護運營單位。
對確認無維護運營單位的城市排水設施,經鑒定具備正常運行功能的,由城市公共排水設施維護運營單位進行維護;不具備正常運行功能的,由財政主管部門核撥費用,城市公共排水設施維護運營單位修繕和改造后納入公共排水設施統一管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