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為何說“千萬工程”造就萬千“美麗鄉村”?
生態環境改善、鄉村旅游勃發、創新創業火熱……2003年,浙江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行動,拉開了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序幕。十五年間,“千萬工程”造就萬千“美麗鄉村”,浙江率先走向鄉村振興。
“三美融合”:生機勃勃 實現超越
沿著鶴溪河一灣碧水溯源而上,漫游依山林立的寧靜鄉村,畬鄉之窗、云中大漈、綠道彩虹跑、上山頭游步道、紅色梅岐、吳布梯田……一幅幅美麗圖景幻現于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
憑借美麗鄉村風貌與民族風情,“中國畬鄉”發展迎來新機遇。景寧畬族自治縣標溪村村民馬志英怎么都想不到,自家庭前院后種養的多肉植物引來游客流連忘返、頻頻問價,如此一項每年帶來五六萬元收入。
統計顯示,2010年景寧畬族自治縣旅游總收入7.3億元,而2017年這一數據突破了54億元。
從美麗生態,到美麗經濟,再到美麗生活,“三美融合”下的浙江鄉村,生機勃勃。
記者了解,目前浙江全省已創建美麗鄉村先進縣58個、示范縣12個,一大批“臟亂差”的村莊變得“水清、路平、燈明、村美”,煥然一新。
走進諸暨市浣東街道盛兆塢三村,但見道路綠化、休閑長廊、親水平臺、公共廁所等分布有序;村居庭院修葺雅致,苗木點綴。
村口一塊巨石上,刻著“超越”二字。村委會主任阮國祥說,盛兆塢三村過去以礦石開發為生,村容臟亂,經過系列環境提升行動,走上一二三產聯動的綠色發展道路,實現了巨大超越。
“千萬工程”:持續接力 升級美麗
浙江美麗鄉村的崛起,靠政府“有為之手”與“有力之手”十余年不懈接力助推。
針對農村人居環境與群眾要求越來越不適應的實際,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決策,由此開啟浙江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大行動序幕。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浙江依托“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抓手,從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起步,不斷拓展建設內容,形成了整體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格局。
據介紹,浙江“千萬工程”經歷了三個階段:2003—2007年“示范引領”,1萬多個建制村率先推進農村道路硬化、垃圾收集、衛生改廁、河溝清淤、村莊綠化;2008—2012年“整體推進”,主抓生活污水、畜禽糞便、化肥農藥等面源污染整治和農房改造建設;2013年以來“深化提升”,啟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
2003年以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和黨委政府抓好“三農”工作的“牛鼻子”,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期間,每年召開一次全省性現場會,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作工作部署,表彰工作先進縣、示范縣。
浙江省農辦介紹,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累計約2.7萬個建制村完成村莊整治建設,占浙江省建制村總數的97%;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建制村全覆蓋,11475個村實施生活垃分類處理,占比41%;90%的村實現生活污水有效治理,74%農戶的廁所污水、廚房污水和洗滌污水得到治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