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加強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農村水利更是農業的命脈。經過多年努力,全市農村水利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國人多地少,降雨量時空分布不均衡,各地農田經常受到水旱災害的威脅,興修水利、平整土地、戰勝災害、建設高產穩定田,一直被看作農業發展的命脈。為此,傳統意義上的農村水利,更多地與農業生產密切聯系,相應的水利建設主要是以蓄水、引水、提水、灌溉、抗旱排澇設施為主要內容的水庫、溝渠、排灌站、水井建設及小流域治理等。
首先,從農業生產看,農村水利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保障糧食生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堅實基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目前我國灌區以占全國 4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75%的糧食、 80%的商品糧、90%以上的經濟作物。隨著人口的增多,糧食增產任務越來越重。近些年江蘇、浙江、上海等建設了高標準農田水利的地方,都是糧食生產穩步增長的地方。
其次,從農民生活看,農村水利建設是保障農民飲水安全、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堅實基礎。水利是民生之本,加快水利建設,保證飲水安全和防洪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第三,從農村生態看,農村水利建設是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社會和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發展的協調性。當前我國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較大,這些問題的背后或多或少與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開發利用程度不同有密切的關系。做好水利工作,調節好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維護用水公平,營造穩定的用水秩序,能夠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已將水資源與糧食、石油并列為戰略資源。有的還從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高度,將水短缺列為危及世界糧食安全,危及人類健康和自然生態的嚴重問題。我們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全局來重新認識新時期農村水利建設的戰略意義,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調整發展思路,走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新路子。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