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部營地生活垃圾、工程垃圾處理,污水排放的處理措施及管理辦法是什么?
利用普查以及按規定排放的方式管理。
配備安全檢查儀器和裝備水利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過去普遍采用的安全檢查方法,已不適用,對大型起重設備的安裝、調試、驗收,對漏電保護器的檢測,不能只靠看看、說說,要用加測設備和儀器,用檢測出來的數據來說話。
在導流洞、井道、坑道的施工方面,對有毒化學氣體的檢測中,不能靠眼睛看、鼻子聞,同樣要拿出監測數據,用數據說話。
對地基處理中的化學物品中的毒性也要用專業的設備進行監測,施工企業缺乏其中一些專業設備,從而導致其中的一些安全隱患無法預知,就不用說對隱患采取預防措施了。
加強現場管理水利工程施工現場是安全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安全事故發生的發生點,因此,應嚴格按照生產規定,安全施工生產。
關于母親河污染
保護母親河 漢江發源于陜西省漢中市,作為長江的最大支流,以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頭丹江口水庫最大的水量供應者,其水質狀況對南水北調工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日中華環保世紀行記者團溯漢江而上,沿途采訪,來到漢江發源地漢中市。該市有關主要領導在與記者團座談時坦言影響漢江水質污染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是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產生量日益增長,超過工業廢水廢渣排放總量,成為漢江污染的首要因素。2004年漢江漢中段流域生活污水排放總量達4091萬噸以上(占工業排放量的2倍多),污水中COD產生量16643.5噸、氨氮產生量1925.4噸(占工業排放量的4倍多),生活垃圾產生量50多萬噸,成為漢中市水環境污染的首要因素。目前,除漢中城區建有日處理5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和醫療廢物處理中心已經建成、垃圾處理場正在建設外,其余10個縣城和沿江25個鄉鎮尚無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 二是漢江流域水土流失嚴重,上游來水量下降。據有關資料顯示,漢中市漢江流域現有水土流失面積9600.1平方公里,占流域總面積的48%,土壤侵蝕模數每年每平方公里4062噸。還有123.37萬畝25度以上的坡耕地需要退耕還林,占總面積的51.8%。水土流失導致水源涵養能力下降,河流泥沙量增加,河床和水庫淤積加速。據2002年對漢江流域38座百萬方以上水庫實測統計,年均淤積量達到256萬立方米。 三是面源污染嚴重。2004年,全市化肥施用量52.1萬噸、農藥954.8噸,使用強度分別為78公斤/畝、0.14公斤/畝。 四是工業污染治理水平雖然不斷提高,但是一些企業污染處理設施水平較低,工業廢水難以穩定達標排放。也有一些企業受利益驅動,擅自停運治理設施、偷排和超排。同時,漢中市環境管理能力比較薄弱,環境監察人員和裝備與國家規定標準相差較遠,市一級環境監測設備大部分陳舊、落后,大部分縣區沒有必要的監測設備,難以適應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監管工作要求。 五是地方財政困難,無力投入資金進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影響了生活污水、垃圾的處理。漢中市屬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欠發達市,2004年地方財政收入7.5億元,財政自給率僅為35%,地方財政無力負擔城市環境保護項目所需要的資金。漢中市規劃所列的縣級城市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項目,因資金問題都只進行了前期工作,后續工程無法開工建設。而已經建成的漢中市中心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也存在很大缺口,難以保證長期、穩定、正常運行。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