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污水處理是經濟適用型還是高端豪華型
“十二五”期間,中小城鎮與農村水環境治理將成為我國水污染控制和水環境保護的工作重點,國家將鼓勵與要求縣級鎮、尤其是重點鎮建立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需求巨大。日前在京舉行的中國水博覽會召開了“中國中小城鎮及農村污水處理”專題論壇,重點探討“十二五”期間中小城鎮及農村污水處理問題。中小城鎮和農村污水處理存在哪些難題?許多中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落后于城鎮建設的發展,污水的無序亂流,不僅直接污染了小城鎮自身生態環境,而且造成了河湖水體的嚴重污染,甚至成為區域性水環境的重要污染源,中小城鎮污水處理可謂困難重重。眾多難題中,首當其沖的是污水處理廠建設方面的問題。本次論壇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任官平總結了污水處理廠建設存在的四大問題。第一,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明顯。至今為止,我國東北部和中西部省份尚有106個設市城市還沒有建成投運的污水處理廠;65%左右的縣城污水處理設施基本處于空白的狀態,絕大多數鄉鎮沒有任何污水處理設施。第二,項目實施機制不完善。一是部分項目流于形式,在項目規模確定、技術選擇、管網配套、集中處理與分散布局等方面缺乏可行性分析研究,給項目建設和運行埋下了隱患。二是技術決策行政化,缺乏必要的科學論證。對于政府投資項目和企業投資項目沒有區分,沒有按照企業建廠、政府建網的原則來組織建設。三是不嚴格遵守項目業主負責制以及設計、施工、監理等環節的招投標制度。第三,配套管網建設嚴重滯后。有的地方只有污水處理廠,沒有管網。“十一五”過后,管網滯后成為當前最突出的問題,直接影響到污水的收集和污水處理能力的發揮。另外,許多地方都沒有進行雨污分流,污水處理廠進口處污水COD含量僅為100毫克/升,大大低于全國250毫克/升的平均值,造成污水處理效能下降,單位COD削減能耗大大提高。第四,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緩慢。大量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后,污泥的問題相繼暴露出來。目前全國近80%的污泥沒有得到穩定化、無害化處理處置,絕大部分污泥都是送往城市垃圾處理廠簡單填埋。另外,我國許多中小城鎮雖然建設了污水處理廠,但運營方面也存在幾方面問題。第一,污水處理廠設施運行負荷率低。根據環境保護部“全國城鎮污水處理信息管理系統”的篩查情況,目前全國仍有263座建成投運的污水處理廠(占投運污水處理廠的13%)沒有達到“污水處理廠投運一年負荷率不低于60%、投運3年不低于75%”的基本要求。第二,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低,減排效率降低。西方發達國家的污水處理廠進水COD的濃度在600毫克/升以上,最高的可達700毫克/升以上,而出水只有20毫克/升,實現了大部分COD的削減。與此相對照,我國很多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的COD濃度不足200毫克/升,出水濃度50毫克/升~60毫克/升,削減量只有這些國家的1/3~1/4,而電能和材料的消耗卻并不低。第三,污水處理廠水質監管、檢測不完備。部分縣市污水處理廠技術人員嚴重不足,還沒有建立健全的污水水質監測機構,缺乏對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水質的有效監管。有的廠甚至沒有自己的化驗室,難以保證污水處理廠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此外,一些污水處理廠的化驗制度也不完善。第四,污水處理收費不足。許多地方污水處理費收繳率偏低,自備水源多、管理漏洞多的地方情況更為嚴重。沒有節制地用水、大量排放污水、污水處理多頭管理是加大污水處理費收繳難度的重要原因。中小城鎮和農村污水處理應堅持什么原則?解決中小城鎮及農村污水處理問題、建設中小城鎮及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要做到規劃先行。在規劃中,應該根據中小城鎮及農村的情況,來制定適合的措施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任官平認為,中小城鎮和農村污水處理首先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處理工藝方面,要在污水處理設施設計和建設時,充分考慮中小城鎮及農村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城鎮管理不夠健全的特點,選擇技術要求一般、管理要方便簡單、機械設備少、維護工作量小、不一定要達到自動控制。工程建設方面,在建設資金受到限制時,可以采用“全面規劃、分期實施”的安排,總體布置中應留有發展用地。設備選型方面,可根據中小城鎮及農村的需求選用國產設備。但要注意的是項目建設一定要按標準、重質量的完成,避免投標人“因陋就簡”造成的質量隱患。其次,中小城鎮及農村污水處理要堅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目前,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中存在著盲目追求大集中的傾向,造成建設規模偏大、排水系統規劃不合理、排水管網建設遲遲不到位等問題,既加大了建設投資,也提高了運行成本。中小城鎮及農村應根據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城市總體規劃、污水收集系統的實際情況,以及出水排放和污水再生利用的去向適度集中。對城鎮布局分散和適宜就地成規模再生利用的地區,應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選擇適度分散的處理方式。此外,應該對污水有正確的認識,對污水治理有處理與利用相結合的觀念。對于缺水地區,實施污水的再生利用不僅可以緩解資源性缺水問題,也可以削減污染物排放。污水再生利用應當分析當地水資源利用結構,確定再生水資源利用方向和利用水量,把再生水資源納入本地區水資源開發規劃,并據此做出計劃安排。小城鎮污水處理還缺什么?要打破發展困局,尋找適合中小城鎮及農村污水處理的技術設備顯得極為迫切。目前我國缺乏適合中小城鎮及農村市場特點的標準化、系列化、成套化的污水處理設備,已有設備普遍存在技術性能不穩定、故障率高、專用維修工具和備品備件缺乏等問題,加之培訓和售后服務力度不夠、設備后期管理和維護成本較高,導致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轉率不高。為此,本次論壇上,企業紛紛推出了適合我國中小城鎮及農村的污水處理技術和設備。深圳市深港產學研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適合偏僻地區使用的人工快滲――高級生物塘系統組合工藝。人工快滲系統運行正常穩定,出水水質良好,快滲池對COD、BOD的去除率在85%以上,氨氮去除率一般在90%以上,SS去除率在95%以上;生物塘具有脫氮除磷的效果,總磷的去除率最高可達到87%,比單純的人工快滲工藝對總磷的去除率提高約27%~57%。兩者結合,不僅有效改善了工程水質凈化效果,實現了水質的達標排放,還改善了工程景觀面貌。此項工藝適用于污水收集較難、需要分散處理的中小城鎮及農村小型污水處理廠,可以最大限度的解決由于地域偏遠、規模小、管理水平低、運行復雜費用高、污泥處置易引發二次污染等造成污水處理困難的問題。同時,具有操作簡單、運行成本低、水處理效果好、沒有生化活性污泥產生的優點。目前已經有60多個污水處理廠(站、設施)采用這項工藝技術,一般城鎮污水經處理可以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會上還著重介紹了由膜技術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發展而來的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此工藝具有生物降解能力強、降解時間可控,污泥停留時間(SRT)可控、污泥濃度高,有機物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質好,停留時間充分、剩余污泥量少,設備緊湊、占地少,處理過程可自控、操作方便等特點;適合密集地區采用。此外,論壇還就中小城鎮及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展開了討論,討論中提出,通過城鎮污水處理項目建設、運營的市場化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行管理市場化,是加快我國中小城鎮污水處理發展的必由之路。此次“中小城鎮及農村污水處理”論壇是2010中國水博覽會水務高峰論壇的專題論壇之一。水務高峰論壇集中討論了我國水務方面的熱點問題。本次水博會匯集了19個國家和地區的256家參展企業,展會設置了水務、雨水收集與利用、水業設備、信息化、節水、防汛抗旱等多個主題分區,為水務從業者與政府官員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平臺,促進了行業的發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