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排泄物是怎么處理的?
人類的排泄物分為兩種:
1.直接排泄物,其實有很多,例如糞便,尿液,汗液,呼吸廢氣,痰液,鼻涕,耳屎,指甲,皮屑等等。
2.簡接排泄物,如嘔吐物,血液污染物,洗胃,灌腸液等。
我看到其他朋友只是解釋了糞便是怎么處理的,沒有更深入的剖析。
其實概括的說我們的排泄物大多依靠微生物講解和物理方式處理。
物理方式對于大量排泄物更為經濟和高效,但是在處理過程中可能會伴隨環境污染和人體傷害。
生物發酵法較好,處理的排泄物還可以轉為生物肥料,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簡單說一下化糞池的工作原理吧.我對這一塊也只是簡單學習一下而已.我們日常的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糞便、紙屑、病原菌.懸浮物固體濃度為100~350mg/L.污水進入化糞池要經過12~24h的沉淀.可去除50%~60%的懸浮物.沉淀下來的污泥經過3個月以上的厭氧消化.使污泥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穩定的無機物.易腐敗的生污泥轉化為穩定的熟污泥.污泥的結構被改變了含水量也降低了.然后再定期將污泥清掏外運.填埋或用作肥料.這里要注意的一點是沒經過處理的糞便等物是不能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的(除非你偷排).能排入水體的只能是經過層層處理過各項指標已經合格的污水.而且污泥要直接排入水體也比較難.因為化糞池多設于建筑物背向大街一側靠近衛生間的地方.最大的容積才100立方米.屬于初級的過渡性生活污水處理構筑物.在污水進入集中的市政污水處理廠前起到一個隔濾且單獨處理的作用.老式的化糞池缺點比較多.其中致命的一點就是有機物去除率僅為20%左右.LZ所說的四分之一可能就是指這個. 但是 現在已經有了新型的生活污水局部處理設施.像是一種小型的 無動力污水局部處理構筑物 . 去除率可達90% .不過不能保證一些老式民用建筑依然使用老式的化糞池.總之其實沒那么可怕啦~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