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是專性厭氧生物,還是耐氧厭氧生物?
一、乳酸菌是專性厭氧生物,還是耐氧厭氧生物?
乳酸菌包括專性厭氧生物,耐氧厭氧微生物。
乳酸菌是一類能發酵乳產乳酸的細菌的總稱,包括多種不同的乳酸桿菌,乳酸球菌和乳鏈球菌。它們對氧的耐受程度差別較大,有嚴格厭氧的細菌如雙歧桿菌,有兼性厭氧的細菌如乳鏈球菌、巴斯德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植物乳桿菌等等。
二、厭氧生物反應產物?
厭氧生物處理又稱厭氧消化,厭氧發酵,厭氧穩定技術,厭氣生物處理。習慣上是指污泥消化。利用厭氧微生物(主要是厭氧菌),在無氧情況下,分解污水、污泥中有機物的厭氧過程。
處理的最終產物主要是甲烷(約占50%-75%)和二氧化碳等氣體(約占20%-30%)。過去主要處理對象是有機污泥,如一次沉淀池的沉淀污泥和二次沉淀池的腐殖污泥或剩余活性污泥等。但近年來發展到應用于處理食品、飲料、造紙、石油化工、制藥、有機合成等工業的有機廢水和城市污水。對高濃度有機廢水先用厭氧生物處理后,根據需要再用好氧生物處理,這樣可能節省處理費用。為了去除污水中的氮可采用微氧脫氮法(亦稱厭氧脫氮)。
中國大量建設的沼氣池便是應用這種方法的典型實例。有機物的厭氧分解是微生物細胞物質的合成和有機物的氧化分解獲取能量過程。最終產物王要是ch4、co2等。全部
三、厭氧生物有哪些?
高中生物涉及到的微生物及代謝類型
乳酸菌、硝化細菌(代謝類型,其中乳酸菌是厭氧微生物);
肺炎雙球菌S型、R型(遺傳的物質基礎);
結核桿菌和 麻風桿菌(胞內寄生菌);
根瘤菌、圓褐固氮菌(固氮菌);
大腸桿菌、 枯草桿菌、土壤農桿菌(為基因工程提供運載體,也可作為基因工程的受體細胞,其中大腸桿菌是厭氧微生物);
蘇云金芽孢 桿菌(為抗蟲棉提供抗蟲基因);
假單孢桿菌 (分解石油的超級細菌);
甲基營養細 菌、谷氨酸棒狀桿菌、黃色短桿菌(微生物的代謝);
鏈球菌(一 般厭氧型);
產甲烷桿菌 (嚴格厭氧型)等
四、厭氧生物處理優點?
厭氧生物處理的顯著優點是:
①處理過程消耗的能量少,約為需氧生物處理的1/10至1/6,同時可產生沼氣作為能源。每千克化學需氧量 (COD)基質一般可產沼氣0.5~0.7米3,含甲烷約50~70%。
②有機物的去除率高,一般能達到85%以上。
③厭氧條件下去除每克COD基質能獲得自由能100~300卡,只有需氧條件下的1/10,因此只有少量有機物被同化為菌體,所以沉淀的污泥量少,而且污泥較易脫水,是優質肥料。
④厭氧處理過程中由于缺氧、游離氨和溫度等因素的作用,可殺死污水和污泥中的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蟲卵。
⑤一般不需投加氮、磷等營養物質
五、厭氧生物有哪些藻類?
原始的藍藻是厭氧的,現存的藍藻里沒有厭氧的,但是對于一些固氮藍藻,比如念珠藻里的魚腥藻,因為固氮酶需要嚴格厭氧環境,所以具有一些特殊細胞“異形胞”,他們有著成分特殊且極其厚德細胞壁,保證里面的細胞缺氧。
厭氧生物簡單來說,就是在細胞呼吸活動中,不需要氧氣參與的生物。他們可在無氧環境下進行發酵、分解有機物等活動。目前發現的厭氧生物的種類有多細胞和單細胞之分,主要還是以單細胞生物為主。
厭氧生物內含厭氧性細胞,以多種形式存活在生物體內,比如細菌、毒素等,但還是以細菌形式為主。在人體的消化系統內也可以發現他們的蹤影。
六、厭氧生物填埋前景?
厭氧技術作為低能耗的污水處理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七、厭氧生物處理如何工作?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是在厭氧條件下,兼性厭氧和厭氧微生物群體將有機物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過程,又稱為厭氧消化。
八、厭氧型生物有哪些?
指必需在無分子氧的環境中才能生長繁殖的一些微生物的總稱。
或稱嫌氣微生物、專性厭氧菌。
一般生活在無氧環境,如生物體內、深層土壤或深層水域中。
人工培養時需提供嚴格的厭氧條件,因為分子氧的存在對它們是有害的。
包括一些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微生物,如致病菌——破傷風梭菌(Clostridium tetani),丙酮、丁醇產生菌——丙酮丁醇梭菌(C.acetobutylicum),固氮菌——巴氏固氮梭菌(C.pasteuri-anum),沼氣發酵的重要菌群——產甲烷桿菌(Methanobacterium)等。
實驗室培養中,常用焦性沒食子酸等化學還原劑,吸收氧或用抽氣泵抽除氧,亦可用靜止的液體深層培養方法隔絕空氣。
在大規模生產實踐中,常用密閉的發酵裝置進行培養,例如丙酮丁醇梭菌的培養使用此法。
九、污水處理厭氧池原理?
它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作用,將有機物分解為甲烷和二氧化碳,并在一定條件下實現氮的去除。
厭氧池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厭氧環境:厭氧池中提供無氧環境,即沒有自由氧氣。這通過減少或完全排除進入池中的氧氣來實現。無氧環境有利于厭氧微生物的生長和活動。
2. 有機物分解:在厭氧環境下,厭氧微生物利用有機物作為能源,通過發酵和厭氧呼吸的過程將有機物分解為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等產物。這個過程稱為厭氧消化。
3. 氮去除:在厭氧池中,一些厭氧微生物也能夠利用硝酸鹽(NO3-)作為電子受體,將其還原為氮氣(N2),從而實現氮的去除。這個過程稱為反硝化。
通過厭氧池的運作,有機物得以降解,同時氮也得到了去除。這使得厭氧池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高濃度有機物和氮負荷較高的污水處理。
十、厭氧好氧污水處理工藝講解?
在好氧生化處理過程中,好氧微生物必須在大量氧的存在下生長繁殖,并降低廢水中的有機物質;在厭氧生化處理過程中,厭氧微生物繁殖生長及其對有機物質降解處理的過程中不需要任何氧,而且厭氧微生物可適應更高COD濃度的廢水,且停留時間較長。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