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近十年水質的污染情況
珠江廣州河段目前以石油類和有機污染為主,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石油類、溶解氧、非離子氨和亞硝酸鹽等5項,表明了珠江廣州河段的水質污染已從過去的工業污染轉向以生活有機污染為主。
據了解,近年來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劇增,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卻未能滿足要求,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珠江,其污染程度超過工業污水。同時,流溪河兩岸的禽畜場給水環境也帶來了大量的有機污染物。珠江廣州河段的石油類多年來都屬于主要污染指標,雖然工業污染源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船舶含油廢水至今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去年,市區河涌水質污染嚴重,主要以石油類和有機污染為主,其中東濠涌、沙河涌、馬涌、西濠涌、棠下涌和紡織涌都屬嚴重污染級,其余河涌屬重度污染級,市區4個人工游覽湖污染也比較嚴重。另外,廣州市的飲用水質狀況并不容樂觀,西村水廠和石門水廠的溶解氧、氨氮、總磷和亞硝酸鹽均不連續地出現超標現象,水質的有機污染仍然存在。廣州市降水時空差異大,枯水期和豐水期水量相差甚遠,因此枯水期污染物難以稀釋,也導致水質出現超標現象。
廣州市環保局表示,將加快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建設工程,確保獵德二期、大坦沙三期、瀝首期和西朗首期污水處理系統的完成,屆時廣州中心城區污水處理能力將達152萬噸/日,新建的生活、工業小區的生活污水要進入污水系統集中處理。對市區河涌進行整治,重視截污,今年要完成對40條河涌的清淤、保潔。環境保護部門還將強化對水環境和珠江污染源的監控工作,特別控制船舶含油廢水直排入珠江。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